第五百七十九章 被說服的李子元(2 / 2)

好在日本人眼下控製著整個中國,糧食產量最豐富的地區。依靠手中的刺刀,可以從占領區內掠奪大量的糧食。否則,如果都是晉北、察哈爾那種貧瘠地區的話,整個侵華日軍幾乎都得陷入餓肚子。

眼下已經在走下坡路的日本人,已經是日薄西山了。除了彈藥和軍服之外,其餘的供應,已經全部依賴以戰養戰。這不是因為其他的原因,而是日本眼下的國力決定的。狹小的國土麵積,貧瘠的資源,注定了日本人先天的不足。

日本人所謂的工業化,也就跟幾乎無現代工業的中國相比。但自身的產能,無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都與歐美強國相比還是差的太遠了。眼下雖說依靠之前的勝利,還控製著大片的占領區,但頹勢已經無可避免。

這一點,從新調來的這個六十九師團兵員素質,普遍下滑就可以看出來,日本人眼下已經伸展到盡頭。但盡管明知道這一點,可李子元也苦澀知道眼下的日軍,卻依舊不是中國各個軍隊可以抗衡的。

盡管日軍水平不斷的下降,可相對於整體實力更弱的中國軍隊來說,至少在一年之內他們還會占據著上風。這就是現實,盡管相當的殘酷,但畢竟是誰也改變不了的現實。雙方整體實力的差距,不是簡單的單靠兵員素質可以彌補的。

何三亮具備一定的戰略眼光,這一點李子元是清楚的。可何三亮居然看的如此長遠,李子元卻是沒有想到。自己是從幾十年後過來的,盡管當時沒有經曆過這段曆史。可現在,李子元對這段曆史卻是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但自從跟隨八路軍東渡黃河以來,李子元真實的認識到了中日兩軍之間的差距。即便是當初的老紅軍部隊素質相當高,但與日軍相比還是相差很大。即便不算是裝備上的差距,隻論單兵素質和指揮員的能力,就相差相當的遠。

而眼下日軍的整體素質雖說在下滑,可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超過了中國軍隊。這就是無奈的現實,理想很豐滿,但現實也是殘酷的。何三亮的眼光看的很遠,可短時期之內八路軍,至少太行山的八路軍是沒有發動大規模作戰的能力。

這不單單雙方單兵素質,以及各級指揮官能力能夠決定的,而是全方麵差距決定的。讓一支連子彈都沒有幾發的部隊,去和眼下還占據著上風的日軍打大兵團作戰,那明顯是閑自己命長。

盡管八路軍虛心好學,甚至不惜以敵為師,全麵學習日軍白刃戰術。在彈藥奇缺的情況之下,盡可能以近戰的方式保持部隊的戰鬥力。可日本人他擅長白刃戰術,可不代表他也會沒事找事的跟你玩白刃戰。

日軍在白刃戰方麵下了很大的苦心,那是為了培養其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以及在彈藥耗光的情況之下,保持一種可以給敵帶來殺傷的基本戰術能力和素養。但這並不代表,日軍會在彈藥供應充足,火力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之下,也會跟你玩白刃戰。

火力占據絕對優勢的時候,日軍一向並不介意玩火海戰術。他們能使用炮彈解決問題的時候,絕對不會使用別的手段。眼下八路軍還遠沒有能力,與日軍正麵抗衡。所以,有些東西何三亮想到前邊是對的,但是眼下還是有些太過於長遠了。

不過有一點何三亮也沒有說錯,部隊早晚要麵對這種情況。所以,有些東西早些接觸未必是壞事。想到這裏,最終被何三亮說服的李子元,轉過身對何三亮道:“老何,這事就按照你說的意見辦。礄口內部,隻放一個加強排,重點還是放在礄口外圍的山地上。”

“至於怎麼全團的防區,這次怎麼進行調整,你老何要盡快的拿出一個方案來。我讓老董配合你。不過老何,你在調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點。那就是部隊不能長期駐紮在山上,要考慮定期進行輪換、調整,以免部隊出現疲憊。”

“另外,三個營都要保持一定的機動應急部隊。每個連,都要保持一個加強班。每一個營,都要保證一個加強排。團裏麵,要掌握一個加強連。部隊的訓練還要加強,在防禦戰方麵你是行家。”

“在部隊防禦戰術訓練上,你要多下下苦工。不要怕加大部隊的訓練量,練為戰不為看。另外,全團在移放和加強防禦期間,生產自救的活動不能耽誤。到了上秋,要保證部隊部分糧食自給,今年越冬的蔬菜百分之百全部都能自給。”

“我們要盡可能的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同時也要保證部隊的給養。總之就是一句話,訓練不能耽誤,戰備更不能耽誤。但是生產自救,也同樣不能耽誤。當然,這樣一來部隊負擔有些過於沉重了。不僅是對體力,更是對精神意誌力的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