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元承認何三亮的考慮,相對於自己來說更加的細膩。自己也多少有些忽略三個日軍據點之間,周邊兵力的對比。隻是慣性思維的還在用老眼光看人,認為打了王家溝據點,何家峪的日偽軍也會快速增援。
自己多少有些忽視了王家溝,與礄口據點的日偽軍之間距離之近遠遠超過與何家峪,而且礄口據點的兵力也超過何家峪。自己打了王家溝,礄口據點的日偽軍肯定出來增援,但何家峪據點的日偽軍卻是未必。
三個據點之中,何家峪與東林口在相輔相成上,還是要超過有身後礄口據點支撐的王家溝。自己在這個作戰思路上,還是有些考慮的不全麵,在細膩方麵比何三亮還是差一些。想了想,李子元道:“老何,就按照你的這個思路,拿出一個作戰計劃來。”
見到李子元接受了自己的意見,何三亮也沒有絲毫的耽擱,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拿出了作戰計劃。在作戰計劃完成之後,李子元立即帶著這個作戰計劃趕往軍分區進行彙報,並爭取軍分區部隊配合。
對於李子元的這個思路和作戰計劃,以及全部的想法,軍分區幾位首長開了整整一天的會之後。最終還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之下,批準和同意了這個作戰計劃。同意以分區獨立一團一個營,在由北向南配合李子元的行動。
而軍分區提出的條件除了必須要解決梁德之外,還有一個是軍分區接到上級命令,準備下一步對白晉鐵路線實施破襲,以堵住日軍將槍來的糧食外運的計劃。軍分區要求李子元此戰,絕對不允許造成太大的傷亡,以免影響到軍分區下一步的計劃。
得到軍分區的批準之後,李子元沒有在軍分區多耽擱,立即返回了駐地。將劉雁來與曾生找了過來,又研究了一下具體的作戰方案。李子元向來不是拖泥帶水的人,既然定下來了那就沒有什麼好說的。
雖說曾生有些意見,認為自己的縣大隊眼下還沒有形成戰鬥力,主動出擊作戰還是有些不適合。但在李子元帶來的軍分區命令,以及王家溝戰鬥繳獲的武器都歸他們的誘惑之下,最終還是同意點頭參戰。
不過曾生還是有些顧慮重重,總是有些擔心他剛剛編組完成的,不到二百人的縣大隊還沒有形成元氣,就在一次被打垮。盡管當初在分家的時候,李子元給了他一挺機槍,在武器的調撥上也對他很大的照顧。
可曾生還是認為自己的縣大隊,武器實在太差,彈藥也有些太少。王家溝據點的地形他也知道,強攻就算他的縣大隊打光了,也未必能夠攻下來。盡管李子元保證絕對不會讓他的縣大隊去攻堅,但戰場上的事情誰能保證。
對於曾生的這個態度,李子元多少有些不滿意。他當初就認為曾生不適合獨當一麵,可問題是何三亮這個人,李子元又不想放手。而張子健是外來的幹部,對於壺北境內並不能稱得上熟悉。
再說,一個縣大隊的軍事主官任命,也不是自己能夠說了算的,那是軍分區才有的權利。對於曾生,李子元沒有權利撤換他,但是李子元也不能不留一些後手。他將何三亮留在了王家溝外圍,並要求劉雁來將常娟留在那個方向。
在整個作戰行動展開之前,李子元特地找了何三亮與常娟談了很長的時間。要求如果曾生在戰場上猶豫不決,處理問題畏手畏腳的話,由何三亮強行接過他的指揮權。李子元也要求常娟在負責後勤工作的情況之下,在需要的時候也要配合何三亮的行動。
這一戰對於李子元來說,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退路。對於他來說這一戰意味著隻能贏,絕對不能輸。一旦打輸了,他的部隊將會在幾年之內都無法恢複元氣。而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僅對於壺北境內的形勢會是滅頂之災,甚至還會牽連整個潞東境內的形勢。
王家溝戰場雖說隻是一個輔助戰場,在全局之中隻是起到一個起點的作用。但戰場局勢千變萬化,誰能保證所有的問題都是一成不變的?有些東西李子元,不能不提前做一些鋪墊。如果不是張子健這個家夥太滑頭,再加上他畢竟不是原來的壺北獨立營老人。
做這個事情,多少有些不合適的話。張子健其實在職務上,倒是一個更為適合的人選。隻可惜這個家夥留給李子元的印象,還是之前滑頭的舉動。萬一這個家夥擔心出現什麼政治上的風險,不敢動手強行接收指揮權,那絕對是要耽誤大事的。
而且在打阻擊戰上,何三亮也比張子健更加的適合。所以李子元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將政治風險自己承擔,由何三亮總體協調王家溝兩個戰場。至於何三亮本人雖說也有些顧慮,但是對於他來說命令就是命令,這沒有什麼可討價還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