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辦法我去想(2 / 2)

那位丫頭與老史整整調查了一下午,也沒有查出來這個眼線究竟是誰,說明這個人潛藏很深很難查出來。難道自己判斷錯誤,這個人就在潛藏在王家溝?不太可能吧,這裏可是二區有名的堡壘區。

王家溝這裏的居民很單純,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候,也沒有人願意出去務工,就是走親戚的也相當的少。部隊進駐王家溝以來,隻有一個走方郎中和一個整日裏走街串巷的貨郎來過。那個走方郎中和貨郎,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人。尤其那個貨郎,還是縣委的秘密交通員。

但對於李子元來說,越是什麼都沒有查出來,越是不代表沒有問題。想想王家溝的事情,李子元這些年戎馬生涯,還是第一次害怕過。就差那麼一點點,不僅自己的隊伍有全軍覆沒的可能,還牽連到王家溝的鄉親。

自己那個基幹遊擊隊,李子元可不認為一旦被包圍,優勢敵軍包圍還能夠衝的出來。不說別的,就是架在南山上那挺重機槍,就足以讓自己的隊伍困死在王家溝。鬼子在南山的重機槍陣地,擺在那麼明顯的地方不是沒有原因的。

如果遇到主力部隊,哪怕隻有一個連,鬼子也不會那麼大意。也正是對於自己部隊的情況掌握的很全麵,他們才敢連擲彈筒,這種陰機槍的利器都不帶,隻帶了一挺重機槍就來掃蕩。

想起自己隊伍第一次與日軍作戰,因為對於擲彈筒不了解。自己那個團僅有的七挺輕機槍,被鬼子的擲彈筒手半個小時之內給炸掉了五挺。僅有的兩挺馬克沁重機槍,十幾分鍾之中全部被炸掉。把當時的團長,都給心疼臉都直抽抽。

那兩挺馬克沁重機槍,是在爬雪山、過草地的時候,戰士們寧可命都不要,也沒有丟掉一個零件帶過來的。結果卻被小鬼子的擲彈筒,在近距離之內全部打掉。要知道全師東渡黃河的時候,重機槍加在一起還不到三十挺。其中質量很差的川造重機槍,占了很大一部分。

這次日偽軍沒有攜帶擲彈筒,隻帶了一挺重機槍和幾挺輕機槍,說明他們對自己部隊的武器裝備很了解。知道此次行動形成足夠的火力密度,殺傷和壓製自己的人員突圍,比打掉自己的火力更為重要。十幾支缺乏彈藥的步槍,還不至於勞駕日軍帶擲彈筒。

而如果沒有足夠的情報支持,日偽軍也不會這麼大意。這個特務的存在,讓李子元有股子芒刺在背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在主力部隊的時候,他從來都沒有過。在根據地腹地,這種事情有專門的保衛部去做。可在這壺北,啥事都要靠自己了。

而且李子元認為從這個潛伏特務來看,整個二區轄區境內,日偽軍的眼線恐怕不止這一個。現在很明顯敵人對自己實力判斷的很清楚,而自己對敵人下一步的意圖卻是什麼都不知道。就算自己的辦法見效,但真正能爭取多少時間可就不一定了。

想到這裏,李子元就一陣陣的頭疼。這些道理那個指導員,怎麼就看不透?她還是這二區的區委書記這不假,可問題的關鍵是王家溝這二百多老百姓咋辦?農時誤不得的道理,他李子元不是不懂。可這幾百條人命的生死存亡,也壓的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也罷,隻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如果不能將日偽軍的視線,轉移到其他地方去,就算這一半天鬼子不來報複。但這麼長期的耗下去,先受不了的肯定是自己。就算自己想的辦法不奏效,但總有辦法去解決的。

盡管有些猶豫,但在現實的逼迫之下,李子元最終還是決定暫時按照指導員的意見辦。不行還能怎麼辦?真要是誤了農時,耽誤了一年的收成,那可就真的誤了大事了。再說自己還能整天啥也不幹,與那個丫頭爭吵?

這老關說的對,人家不單單是指導員,還是二區的區委書記。考慮問題不能隻從部隊的角度,還要從地方工作方麵看待問題。當了這麼多年的兵,還是第一次感覺到無可奈何的李子元撓了撓頭:“好吧,就先按照那個丫頭的建議辦。”

“老關,我知道你不容易。雖說有點婆婆嘴,可自從指導員到任以來,我們兩個就是針尖對麥芒。你在我和那個丫頭之間,說好聽的是做工作,說不好聽的是在和稀泥。不管你的建議我接受不接受,但你老關的這份情我領了。”

“辦法,我去想。但還麻煩你老關,讓那個丫頭在軍事問題上給我閉上嘴。別我好不容易琢磨出道道來,她又這不行、那不行,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我這個人胃口不大,什麼肚量就吃多少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