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無言的告別(1 / 2)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今來曰宙。

“宇宙”二字,一直布滿重重迷霧,不少科學家為此嘔心瀝血,能夠窺探的一直都隻是冰山一角。

宇宙,是科學家的夢,也是人類未來發展方向,地球日益枯竭的資源,早已滿足不了人類高速發展對資源的渴求。

二戰前,人類僅有二十多億人口,二戰後,人類迎來了人口前所未有的爆發,現在已經達到恐怖的六十多億,是二戰前的三倍。

這不是什麼好現象,人口的暴漲將伴隨資源的過度消耗,地球已不堪負重。

戰爭,歸根結底就是資源之爭,古往今來莫不如此。當資源耗盡,民不聊生,食不果腹,所有的文明禮儀都變成了是空話。

當生存受到威脅,剩下的便隻有最原始的方式---掠奪

這絕非聳人聽聞,若人類沒有解決資源枯竭的實質辦法,戰爭不會太遙遠。

隨著核能的運用,戰爭已成為人類不可承受之重。一旦動用核能,戰爭帶來的後果很可能是人類的消亡,地球的毀滅。

沒有人願意看到這一切發生,然而逐漸枯竭的資源,卻一步步的把人類推向毀滅的深淵。

人類試圖控製這一切,全世界也在極力遏製核武器的發展。但即便如此,如今全世界的核儲備,還是足夠把地球毀滅數次。

發現問題就要力求解決問題,為了人類的未來,科學家把目光投向了太空。

人類急於突破,而唯一的突破口便是太空。這也促進了人類在航天領域的急速發展。自上世界以來,人類已經發射了諸多太空探測器,航天方麵的發展空前,然而這還遠遠不夠。

進入本世界,全世界權威科學家們更是做出了瘋狂的舉動了,準備邁出全新的一大步----火星移民

這是從未有過的創舉,“火星一號”公司先前推出一項“有去無回”的火星移民計劃,打算在2023年把首批移民送往火星。若這些人能在火星上生存下來,這無疑給人類開啟了一條全新的出路。

若失敗,第一批移民將全部客死冰冷無垠的宇宙。

正是因為如此,這一項移民計劃自公布以來,在全世界引起了一致質疑。根據已有數據分析,在儲備充足的情況下,人類在火星最多能夠存活六十八天。也就是說,第一批移民必死無疑。從人道主義角度出發,這一計劃的確不應該繼續。

不過這一計劃卻得到了科學界和各國政界的一致支持,麵對日益惡化的世界格局,除了大膽嚐試,人類其實沒有更多的選擇。

這是必須進行下去的豪賭。也是關係人類命運的一次賭博。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陳立合上《道經》,對於道經闡述的“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境界悠然神往。

《道經》成書於幾千年前,裏麵對”大同世界”的刻畫有些理想化,“道”之一字更是顯得虛無縹緲,不過卻不失為一部瑰寶級書籍。是華夏文明傳承數千年的寶貴財富,極具研究價值。

陳立對道經情有獨鍾,有空了都會從頭到尾溫習一翻。他一直覺得《道經》足夠他受用一生,值得他用一生來思考,揣摩,研讀。

對上古時期的煉氣的說法,他也一直處於懷疑態度。

秦始皇嬴政,在其有生之年也追求道學,力求長生。這樣一位在中國曆史上有著卓越地位的帝王,居然做出在後人看來如此荒唐的事情。難道他真的很荒唐嗎?

“是秦始皇太蠢,還是我們太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