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仙鄉何處 0372疙兒湯(1 / 2)

自那日回來之後,我就覺得我該做點什麼。

作為這場事件的見證者,也是唯一活著的人。我將整個事情的經過進行了美化,撇去了一些不能說的事情,將它以故事的形式講述給了說書先生。我的目的很多,一是要讓世人知道九頭鳥這個畜生的真實嘴臉,二是我為孫王氏可惜,我覺得她應該被世人傳唱。

說書先生的嘴顯然比我厲害,說書人口中的故事比我講述的更加迷人。在故事中,那劈人的雷刑,是來劈九頭鳥那妖畜的。孫王氏也不是位僵屍,而是位一心為子的英勇婦人,救民於水火之中,死得其所。在傳唱的故事中,一些有遺憾的場景也變得美好起來。

在養傷的日子裏,我就養成了在茶攤喝茶聽故事的習慣。明明是自己的故事,從別人的口中說出就帶著別樣的滋味,百聽不膩。為了聽讓我順耳的故事,我走遍九陽山所有的茶攤、茶館、茶樓。找出將的最好的說書先生,喝最平價好喝的涼茶。其實這種涼茶我第一次喝時,就吐了出來,草藥味道濃鬱我喝不慣。但是一場場故事聽下來,我也愛上了這種涼茶,可見我聽了多少場。

其實我知道,我是羨慕說書先生故事中的那些美好,令人滿意的結局。那些令我午夜夢回,追悔難安的經過,在他們口中有了新的結果,新的發展。一遍遍美好的故事洗刷著耳朵,平息著我的焦灼,也平息著我想要改變去不能改變的愧疚感。想要輪回到過去,去彌補愧疚注定是夢一場。這些故事,滿足了我的心裏訴求,也算是變相的安慰自己吧。

這個故事,現在在九陽山的各個茶店備受好評,人們日常生活也討論著它。並且故事會繼續傳唱,也會發揚的更遠。人們知道了九陽寺的法師與武僧是食用人肉的妖邪,也知道了有一位母愛如山的婦人,一怒為子,拯救了鄉鄰。

這些就足夠了,足夠了。

……

回到家中,我第一時間收拾手中的肉。

現在我與小倩依舊借住在孫長三的家中。這戶人家,已經空了,這家姓孫的人都死光了。真正意義上的空了,隻留下我給這空蕩蕩的孫家撐點人氣。

我走進廚房,將今天買好的一刀肉放在噴上。再走進院子,打水洗肉。一切準備就緒後,拿起柴火,起鍋燒水。

疙兒湯是當地的特色,裏麵放了五花肉,和木耳、山穀和各色野菜,再下上蝌蚪般大小的麵。做好之後,熱騰騰的乘上一海碗,胡辣胡辣的。喝一碗舒爽到胃底,安撫到全身。解乏!

我喝的第一碗疙兒湯是孫王氏做的,一個半屍竟然沒丟多年的手藝的老婦人,為兒子做飯,還給我帶出一些。大概鄉野的厚道的待客之道,根深蒂固,死後依舊留著吧。總之,我覺得味道特別好,記得當時呼嚕嚕半盆都喝掉了。

孫長三一定很愛喝他娘做的疙兒湯,因為孫王氏頓頓祭祀飯都要給他做這個。

我將切好的大片五花肉下鍋,炒製出肥油爆香鍋底。再按照步驟加水加料,一樣樣放入蔬菜。最後沒有忘記,像賣肉小丫頭教的那樣,勾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