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風雲再起 二(1 / 2)

吩咐兩名隨從侯在門外以防有人靠近,鄭山川跟著掌櫃子推門走了進去。

昏暗的屋子裏坐著一僧一道,二人閉目養神,嘴裏念念有詞。可是一聽到開門聲,這兩個原本還在誦經念佛的的家夥,不約而同的伸手抓住麵前兵刃滿臉戒備的看向門口,一瞧是客棧掌櫃子,這才鬆了口氣放下了刀。“劉壇主,鄭護法到了沒有?”那和尚開口問道。

掌櫃子也不是普通人,正是無為教浙江總堂杭州分壇的壇主。之所以在城外經營這麼一家客棧,一來是掩飾身份所需,二來便是借這個便利條件探聽天下各地消息。

這些行腳商人地位雖然卑賤,但是他們靠著一雙腳行遍天下,消息倒也靈通。像杭州郊外的這間同樣樣式的客棧,無為教在其他地反也有不少,為的就是搜羅消息,也好順應形勢做出應對。比如當初鄭山川隱匿身份前赴廣東投奔曾一本,鼓動他劫掠廣東,就是有消息說廣東有股殘餘倭寇勢力不小,而且野心勃勃,時常駕船登岸燒殺搶掠。

“禪師,道長,這位便是我無為教鄭護法了。”掌櫃子指著鄭山川對二人介紹道。

“貧僧安盛,貧道浮雲,見過鄭先生。”二人神色一喜,急忙起身施禮。一個雙手合十,一個單掌放於胸前,滿臉的謙恭之色。

“嗬嗬,久仰二位壯士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鄭山川拱手奉承道。一邊說著,一邊麵帶笑意打量著麵前的這一僧一道。看二人麵黃肌瘦的樣子,看來傳言不虛,這海上的日子真的是不好過。

麵前這二人,和尚法號安盛,道士法號浮雲。雖然幹的是殺人越貨的強盜生意,但卻是一身和尚和道士的裝扮。一個手拿念珠,另一個握有拂塵,若不是鄭四海提前知道他們的身份,還真以為是一僧一道結伴遊曆天下呢。

早年間這二人也確實是和尚和道士。隻不過品行不端,常常違反清規戒律,這才各自被逐出山門。緣分天定,機緣巧合之下二人竟然一次行騙的過程中碰在了一起。先是一番較量,不分勝負之下倒是惺惺相惜起來,彼此了解一番,更是臭味相投互有好感。自此兩人結伴而行,憑著這身裝扮,相互配合坑蒙拐騙偷無所不為,小日子過得逍遙快活。

隻可惜好景不長,那年月正值倭寇為禍沿海,一個不小心二人便被倭寇掠去。雖說是有了一個倭寇的身份,但是幹的活計卻隻是留在島上做些又髒又累的雜活。

不過皇天不負苦心人,靠著一張坑蒙拐騙偷的練就的嘴皮子,再加上時不時冒出口的幾句禪語,在那夥漢人居多的倭寇中二人的地位也是扶搖直上,竟然混到了兩個小頭目的職位,專門負責留在島上看守產物,再次過上了逍遙快活的日子。

原本以為會這樣一直舒舒服服的渡過餘生,但是波瀾再起,朝廷衛所之中出現了一員猛將,大號戚繼光。這人智勇雙全,率領手下將士轉戰各地殺的倭寇紛紛敗逃,不少在倭寇中威名赫赫的大人物都折在了他的手中,其中就包括安盛和浮雲這二人的大王。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老大帶著精兵強將在陸地上全軍覆沒,留守島嶼的安盛和尚和浮雲老道便成了新頭領,帶著殘餘勢力盤踞地勢險要的大衢山群島,倒也是威名遠播,混的風生水起。惹得附近殘餘倭寇紛紛投靠,短短幾年的時間手下竟然聚集起了三千多人馬,二百餘艘大小船隻。

雖然老話說人多力量大,但是多一個人便多一張嘴。早些年積攢下來的那點糧草沒多久便見了底。二人一番琢磨,決定派人冒險上岸劫掠。當然這樣的行動都是小股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搞些糧草,一旦規模太大,極有可能把戚繼光那煞神招惹來。

可是一來二去,竟然發現沿海衛所兵丁根本不堪一擊,絲毫沒有曾在戚繼光手下撿了條逃回去的那些人所說的那麼厲害。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便膽大如虎了。和官兵大大小小對戰十幾場,倒是勝多負少。

這麼多次下來,二人的膽子也大了不少,在那自後多次聚集所有人馬大舉登岸劫掠,可是張狂了好長一段日子。

這便是沈崇名當日在京師的時候,那件惹得隆慶帝雷霆大怒的沿海倭寇再次為患的事情。隻可惜被沈崇名提出建議之後,迫於壓力的沿海衛所將士拚死作戰,一次大戰便徹底的扭轉了形勢,殺的二人麾下三千人馬僅剩下不足千人,狼狽的逃竄回了大衢山群島。

這一場慘敗,可是把親自出馬的二位當家嚇得肝膽俱裂,躲在島上惶惶不可終日,生怕朝廷大軍乘勝追擊殺上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