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6個月的比拚中,東吳證券10指數取得了58.29%的區間漲幅,位居第一位;國海證券10指數與上海證券10指數分別以47.73%和44.70%的區間漲幅位居第二和第三位(見附圖)。而在10月的比拚中,浙商證券10指數以14.20%的月度漲幅摘得月冠軍,金元證券10指數以5.45%的月漲幅獲得亞軍,緊隨其後的光大證券則以3.22%的單月漲幅獲得第三名。

牛回頭忙調倉 市場再現分化

10月市場再次出現結構分化,這次是主板逞強,中小板和創業板疲弱。在經曆了月中的大幅調整後,主板指數率先發力,帶領上證指數在10月的最後4個交易日連續上漲,一舉收複失地,並創出新高。相對而言,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就沒有那麼強勁的表現了,許多個股甚至在10月出現巨大的跌幅。

而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重倉主板的券商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10月冠軍浙商證券,在其10大金股中,有3隻月漲幅超過20%,分別是來自主板的開元投資(000516)、華勝天成(600410)和中小板的閩發鋁業(002578)。

通過觀察參賽券商10月的股票池,我們發現在10月表現最好的20隻股票中,主板占據9隻,而中小板和創業板分別為6隻和5隻。顯然,經曆了大半年的低迷走勢後,主板市場正在逐步發力。

主板成新寵 創業板遭遺棄

隨著三季報的落幕,“誰在裸泳”已經揭曉。從目前的情況看,很多創業板的股票由於業績不達預期,股價出現大跌。而主板股票卻憑借其低估值的優勢,得到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通過觀察參賽30家券商的持股結構,我們發現,除了個別券商仍在創業板進行超配外,如國海證券的10隻股票有5隻來自創業板,其他大部分券商已將布局重點轉向了主板和中小板。尤其是主板,在30家券商11月的股票池中,竟然有23家券商在主板采取了超配的策略(10大金股中,至少有5隻來自主板)。

考慮到距離2014年結束已不足兩月,此時往往是機構們調倉潛伏的布局階段,以目前的情況看,主板和中小板很可能是今年年底乃至2015年全年的熱點,投資者可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