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七”時刻臨近
宏觀
作者:劉林 廖宗魁
一季度經濟開局不利,僅增長7%,創下六年來的最低水平,工業、投資和消費都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隨著政策放鬆措施進一步加強,二季度經濟能否有所企穩?
“遠見杯”預測調查顯示,機構們對二季度GDP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為7%,與一季度實際值持平。但預測的分歧較大,近50%的機構認為二季度經濟會“破七”,他們並不看好目前的政策能夠在短期內有效阻止經濟的下行。對2015年全年GDP增長的預測均值為7%,比上一次預測(1月下旬)下調了0.1個百分點。
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了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較大,政府應“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未來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估計會有更加積極的政策措施出台。幾乎所有的機構一致預測,二季度央行會降息一次,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將下調至2.25%。
有國內外近40家權威機構參與了《證券市場周刊》於4月下旬發起的2015年二季度“遠見杯”中國宏觀經濟預測調查。
經濟低位爬行
參加“遠見杯”中國宏觀經濟預測的機構普遍認為,二季度經濟將會延續底部爬行的節奏,即便是一季度開局不利,機構們預計2015年全年仍有望實現7%的增長目標。
GDP 機構們對二季度GDP同比增長的預測均值為7%,與一季度實際增速持平。其中,最為樂觀的是中國建設銀行,給出了7.4%的增長預測;最為悲觀的是法國興業銀行和上海國富投資,他們認為GDP增速會跌至6.7%。
工業 “遠見杯”對二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6.6%,比一季度略上升0.2個百分點。其中,興業銀行預測的7.8%最為樂觀,海通證券預測的5.3%最為悲觀。對2015年全年工業增長的預測均值為7%,將比2014年下降1.3個百分點。
投資 投資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舉足輕重,一季度投資大幅下滑是造成內需超預期下跌的主要原因,投資能否製止快速下滑的勢頭,將主要取決於政策在二季度的發力。
機構們對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的預測均值為13.5%,比一季度實際值持平。其中,最樂觀的是中國建設銀行預測的16.5%,最悲觀的是中銀國際預測的12.8%。
實際上,一季度政策的力度比過去明顯加大,不論是從降準、降息等初始工具看,還是從基建投資和新增信貸這些直接反映到經濟增長的指標看,都是如此。一季度基建投資同比增長22.8%,是2014年二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基建是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定下來的主要穩增長的發力點。一季度新增貸款3.67萬億元,同比增長21.8%,雖然比2014年四季度30%的增長有所下降,但也是過去一年來少有的高增速。
但是這些刺激措施仍然沒能穩住投資。國家信息中心認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是結構性、周期性和機製性三重因素疊加形成的。從短期政策看,既與前期政策力度不夠有關,也與政策傳導不暢、執行不力有關。
比如在財政政策上,我們一直實行的是“積極”的基調,但在實際執行上卻出現了很大的偏差。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指出,“2014年下半年以來,包括公共財政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和地方融資平台支出等在內的廣義財政支出突然出現了劇烈下降,對經濟活動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並可能逐步通過收入預期惡化等途徑,對私人部門的投資和消費形成產生次生性的負麵影響。”而且政府對這種財政政策的不積極並沒有及時采取措施,“政府宏觀調控部門並未采取明顯的、具有預防和針對性的緩衝措施。直到2015年一季度以來,政府才更明確的轉向擴張性的經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