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一位兢兢業業,恪守盡責、一心為民的官員,到頭來是如此結局。不排除他得罪的人的太多,如果按照周勇分析,邱誌國不過是個政治犧牲品罷了。時勢造就了英雄,卻被時代淹沒在曆史的塵埃裏。
吳江凱給邱誌國當秘書整整1年,這1年裏他學到不少東西,卻隻學到了表,而沒學到裏。這與他的性格有關,也與他的閱曆有關,秘書,改委副主任,直接就奔到縣委書記,這種升遷軌跡不是每個人都能享有的,表麵上一路凱歌,實則升遷太快對吳江凱並沒有太多好處。沒有基層工作經驗,舉步維艱,要不是邱誌國和李昌奎在背後支撐著,他早就被縣長丁慶祥壓製著喘不過氣來了。
如今,邱誌國即將被“雪藏”,李昌奎前途未卜,靠山一倒,接下來隻能靠自己了。好比未長大的孩子,還沒足夠地享受母愛的溫暖,就被活生生遺棄了。吳江凱一時間無法適應,他的心亂極了。
吳江凱閉上了眼睛,對沈桐道:“來點音樂吧。”
老魏平時在車上準備了些民族音樂的磁帶,沈桐隨便找了盤磁帶放了進去,不一會兒,悠揚的笛聲傳了出來,一李叔同作詞的《送別》娓娓道來,沈桐不由得跟著音樂節奏在心裏哼唱起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
李叔同,號弘一,後人尊稱為“弘一法師”,是中國晚清民國時期一位集大成大師。在音樂、美術、書法、戲劇等方麵都有極高的造詣,是中國話劇的“鼻祖”。被後人熟知的,可能就是那傳唱了幾十年的《送別》。
《送別》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出寂靜冷落的氣氛。
《送別》一詞寫的是人間的離別之情,字裏行間蘊藏著禪意,寧靜淡雅。這與吳江凱此時的心境正好應景,勾出了他對過往的無比留戀,對當下的絲許無奈,不知不覺竟然落下了眼淚。當他現沈桐看他的時候,吳江凱悄悄轉身抹去眼淚,道:“沈桐,你累了嗎?”
沈桐不知吳江凱用意,道:“吳書記,我不累。”
“要是不累的話,咱隨便找間茶館,聊一聊。”吳江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