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邱誌國在付江海的帶領下,穿過正房一側的門,來到了後院。這是一座複合式四合院,每一個院落都互通有無,各個院都有別具一格的景色,如果前院大氣磅礴,那麼後院就是家碧玉。
吳江凱不知道邱誌國何時置了這處家產,隆中市的房價雖沒有京城那樣離譜地高,但這樣一處明清宅院在東江也是價格不菲。有些事隻能心知肚明,吳江凱強忍好奇心,跟著邱誌國進了西廂房。
如同隆南市的“聚賢閣”,東江省人對這種庭院式的院落尤為感興趣,在這裏不僅能夠享受到曆史的厚重感,又能體現特有的人文情懷。富麗堂皇的五星級酒店與這種民俗建築比起來,官員們更喜歡後者。
四人坐定,邱誌國不苟言笑端坐中央,李昌奎與付江海陪其左右,而吳江凱自覺地選擇了靠門的位置。要按,正位在北麵,而邱誌國坐在了西麵,這種坐法是根據門所開的位置決定。
四合院的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遼代,明清時期逐漸完善,是華北地區民用住宅建築的一種組合建築形式。它的形成是大民族融合繁榮的見證,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四合院,顧名思義,“四”分別指東南西北方位,而“合”就是各個獨立的建築組合到一起,也就成了“四合院”。營建四合院,要特別講究風水和傳統習慣,北房也叫正房,一般居住的是一大家的主人,而左右廂房,則由下一輩子嗣居住,而南房一般存放糧食,如果富有人家,南房居住的則是仆人或家奴,都有嚴格的等級製度。
時至今日,在京城擁有一座四合院是地位的象征,也賦予了更多的人文內涵。回曆史,之所以建造成四合院,不過是充分利用區域空間,將四周封閉起來,以防止風沙侵襲,抵禦寒冷罷了。
剛落座,菜品已經上齊。從外表看,也就是簡單的家常菜,但細細察看,如論是從刀工、配料及做法,都大有文章。
付江海從外麵拿回一瓶沒有任何標簽的酒擰開,笑著道:“這可是從茅台酒廠拿來的正宗茅台,邱省長從來舍不得喝,也就是你們來了,才破例取出來,足以看出邱省長對你們是多麼的用心。”
邱誌國依然正襟危坐,眼睛不時地瞟兩眼吳江凱。將近相處1年,再沒血緣關係,也有了一定感情。邱誌國看吳江凱的眼神明顯有了些柔弱和真摯。
邱誌國端起杯道:“在座的各位,都是我邱誌國的心腹,你們盡心盡力地為我服務了這麼多年,這第一杯酒,我就先謝謝各位了。”完,一飲而盡。
吳江凱雖與付江海接觸不多,但看到位至副廳級的他還對邱誌國服務的無微不至,心裏頗為感慨。邱誌國是辦實事的人,隻要在他跟前腳踏實地幹過的人,出路都相當不錯。如果不出意外,這位付秘書長在邱誌國離任之前很有可能也會外放到地方,位置肯定孬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