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7章 回家(一)(2 / 2)

北寨村是北寨鄉的駐鎮所在村,北寨鄉在全縣來,也算比較富裕的鄉鎮,雖比不上以煤礦著名的富川鄉,但這裏的百姓勤勞耕作,尤其是在現任鄉黨委書記和鄉長的團結協助下,愣是闖出了一條以農業展的路子。

北寨鄉地勢平坦,十分利於展農業,鄉黨委,政府利用這一優勢,展起了“種植——養殖——肥料——種植”的循環展模式,成為了隆南市的典型。

沈桐的父親沈建柱本就是農民,但聽鄉裏要扶植養殖,可以無息到基金會貸款,沈建柱便第一個到基金會貸了十萬元,在村裏外圍承包了一塊土地,建起了簡易養殖基地。通過幾年的展,沈建柱不僅還了全部貸款,並且賺了很多錢,第一家在全村蓋起了樓房,讓一開始反對的母親劉秀蘭甚是高興。

展到一定程度,沈建柱現再要擴大就相當困難,縣裏一大堆單位部門三兩頭檢查,不是要辦這個證,就是那個證,沈建柱算了一下,就每年上繳的費用至少在5元以上,但又不能不交。另外,自從開始養雞後,鄉裏的領導也跑得勤快了些,隔幾就來拿一些雞蛋,年底一起結賬,但到了年底,鄉政府又財政沒錢,緩緩吧。個個都是爺,誰都得罪不起。於是他想到讓自己在外的兒子回來從政,雖然這是一方麵原因,但更多的是想讓沈桐留到自己身邊。

沈桐還有一個比自己大6歲的姐姐,中專畢業後就分配到昭北市的一家建築設計單位。幾年後,成家立業,自然選擇了留在了昭北市。昭北市離東泉縣不遠,但姐姐一年都難得回來幾次。

孩子都大了,且都不在身邊,老兩口心裏突然覺得空落落的,便幾次催促沈桐回家鄉展。沈桐雖百般不情願,但父命難違,於是就順從了。

沈桐參加工作後,沈建柱好像更有了工作激情,今年又擴大養殖規模,搞起了養羊。為了讓兒子有個好的前途,沈建柱決定給沈桐在城裏買一套房子。兒子已經成人,轉眼就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沈桐在外呆的時間長,不習慣農村生活,給他買套房子也好為將來做打算。

沈建柱雖不是先富起來的那一批,但作為後起之秀,現如今在北寨鄉也是遠近聞名的“富翁”了。且兩個孩子都有出息,讓旁人甚是眼紅,於是一些人便暗地裏給沈建柱使絆子。有一次不知道什麼人悄悄地拉開豬圈門栓,差點把一圈豬都跑走。幸虧現的早,要不然損失慘重。

遭人嫉妒,遭人暗算,最根本的原因是沈建柱是外鄉人。

沈建柱並不是北寨鄉人,為了展,為了孩子從偏遠山區來到了北寨村安家落戶。北寨村家族觀念十分嚴重,從一開始就對這個外鄉人排擠,但沈建柱愣是咬著牙挺了下來。如今家大業大,但一些人依然心存芥蒂,心裏不平衡地道:“憑什麼讓一個外鄉人利用我們北寨村的資源展的這麼好,他掙的錢都應該屬於我們北寨村。”

磨難是一筆財富。沈桐深知這一道理,看到父親不分白晝的忙個不停,他心裏也十分難過。光宗耀祖,簡單是四個字,卻背負了太多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