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成長(1 / 2)

成長的路是漫長的,不得不承認,在這一條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長跑者。玉兒公主雖仍然受著父王母後的百般嗬護、千般疼愛,無奈,遠行求學的哥哥不再陪伴在她的身邊,她已經經曆過離別的苦楚,煩惱和憂傷來了,再不是那無憂無慮的童年,隨著呼也王子的異國求學,聖魚公主的童年也結束了。幼小的心靈中,有一塊什麼東西缺失了,且再也回不來了。

那條哥哥留下的手帕她一直好好保存著,父母的愛並不能代替兄長的愛,她的父王政務繁忙,母後因為近年身體一直不好,禮佛恭謹,有時候是顧不得她的,又沒有同齡的玩伴,她沒有朋友。服侍她的宮人們小心翼翼,把她像神明一樣供著。寂寞、不開心的時候,她會一個人藏到角落裏對著那條哥哥的手帕傾訴、哭泣。

又過了三個春秋,這一年聖玉公主八歲,已經不像小時候那樣頑皮,一年前,她求父王為她請了華國來的學士教她華語和華國文字。小時候她雖然聰慧但並不愛學習,如今倒是很奇怪。

“父王,玉兒希望學習華國的語言和文化,請父王為我請幾位華國的老師。”國王倒是很奇怪玉兒收起了玩心,盡管她還沒有把聖魚國的文字學全。

“我的女兒,為什麼呢,怎麼突然要學華國的文化。”

“父王,老實說,並不是因為喜歡,我從小就不愛學習,可是哥哥在華國讀書,我怕以後我們沒有話可說,萬一哥哥忘記了魚羅話怎麼辦。”

“哈哈哈……”,老國王開懷大笑,“不會的,傻公主,一個人是不會忘記鄉音的,不管過去多少年,離家鄉幾萬裏。”

“那我也要學,聽說華國文明是周邊國家中最發達的文明,那裏的孩童五六歲就會作詩呢。”小玉兒不高興地撅起了小嘴,撒起嬌來,沒有人能拒絕這個可愛的小精靈,況且是讀書這樣有益處的事。

老師很快選定,隻要肯出重金,“視金錢如糞土”的文人也會趨之若鶩的。從琴棋書畫到經史子集,都有專門的老師教授。玉兒學得很有興致,她是極為聰慧的,很多學問一點就通。

老國王知天命之年才終得玉兒這點骨血,現在已近六旬,身體已近有些力不從心了。還好,這些年聖魚國風調雨順,人們安居樂業,他又一貫堅持省儉,國勢日盛。他盼望女兒能夠早日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梁。當然也牽掛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兩邊不過書信往來,無奈山川阻隔,就算乘著最快的馬,一路不停歇,也需要奔波幾個月,因此,呼也王子這三年竟不得回國。

這三年,呼也王子學到很多知識,他漸漸掌握了華語,隨著華國的皇家子弟一同入太學院讀書,當時,華國崇儒禮佛,士子一個個溫文爾雅,出口必先引孔夫子之《論語》,科舉考試更是必在四書五經之內取題。所論內容均需代聖人立說,形式呆板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