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作者:還雲

今年的兩會與往年大不同,民生、人性化、幸福指數、提高居民收入貫穿了會議的始終,成了大會的主旋律。會議不僅將淡化GDP指標付諸了實施,而且不少代表還提出了未來五年要追求人性化的GDP,要努力提高GDP的含金量。

追求人性化的GDP,換言之,就是講求GDP的含金量。那GDP的含金量又用什麼來衡量呢?用經濟學家的話來說,即GDP的增長必須與廣大百姓的幸福指數、幸福感保持一致,同步增長,而它的核心指標就是提高居民收入。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提出了一個計算GDP含金量的公式:先用當地GDP除以當地常住人口,得出人均GDP,然後用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即為人均GDP的含金量。

也許有人會提出,如果照這樣的公式計算,那人均GDP高的地方不一定GDP的含金量會領先。那確實!因為光有GDP還不行,還取決於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與低;隻有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提高,GDP含金量才會靠前,反之則靠後。2010年,各省、市GDP含金量的排名情況就說明了這一問題:貴州省2010年GDP總量位於全國第26位,但因為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所以他們的GDP含金量在全國排在第4位。而有的省份GDP總量位居全國榜首,可他們的GDP含金量排名卻落在腦後了。

近些年來,依靠改革開放,我國GDP總量已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但GDP含金量在世界的排名卻不盡如人意。根據全國總工會去年4月發布的調研顯示,我國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不斷下降,從1997年到2007年,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從53.4%下降到39.74%。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坦言:按人均計算,中國仍是世界上較貧窮的國家之一,除了人均指標在世界排名靠後之外,中國在醫療、教育以及環境等較多領域仍然比較落後,僅以醫療為例,中國在世界191個成員國中排名188位。

當中國的GDP總量超過日本,國人為此引以為自豪時,日本卻顯得異常的冷靜,因為他們對GDP的追求不同。正如日本經濟財政大臣所說的:日本將不與中國競爭GDP排名,我們搞經濟不是為了爭排名,而是為了讓日本國民過上幸福生活。這就是GDP的含金量。

為什麼不少發達國家都倡導GDP含金量呢?因為隻有含金量高的GDP才是國民真正的福祉,更是這個國家永久發展的基礎。

首先,GDP含金量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社會穩定。民生乃國之本,國之基,不能設想,當一個國家的收入分配不合理,大多數國民的收入長期處於低水平致使心裏老不痛快時,這個國家還能保持長治久安。目前我國國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斷下降,已經嚴重影響了國民生活和情緒,有資料披露,近些年來我國基尼係數早已超過了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難道這還不能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嗎?

其次,GDP含金量關係到國家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依靠三駕馬車拉動:出口、投資與居民消費,我國也不例外。在當前國際市場風險加劇、外貿出口難度加大的情勢下,中國要發展經濟,擴大內需尤為重要。然而由於近些年來我國國民收入占GDP比重不斷下降,老百姓收入增長與國家發展未能同步,所以內需這塊並沒有擔當主力軍作用,國內居民消費在GDP的占比中還不到35%。這種經濟模式是很不利於經濟的持續發展的。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提高GDP的含金量,盡快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可喜的是我們國家我們黨已經認識到了提高GDP含金量的重要性,從“十二五”規劃的製定到今年兩會的召開,從國務院總理報告中對“十二五”經濟發展速度的主動調低,到各省市將百姓幸福指數列入“十二五”規劃,都說明了人們正在努力追求人性化的GDP,提高GDP的含金量。而這正是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信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