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華為,引領迅猛(1 / 2)

華為,引領迅猛

特別報道

作者:李旭陽

快速更迭的ICT行業從來不缺少迅猛。不迅猛,就意味著被時代落下,後繼無力。因此,在科技行業,叢林法則不是迅猛,而是誰更加迅猛。在用戶的眼中,科技廠商的迅猛程度與其可信賴度成正比。動作不斷、持續創新且擁有遠見,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從這樣廠商獲得的服務是可靠的。

9月16日,2014華為雲計算大會(HCC2014)在上海如期開幕。相比往年,華為在HCC2014上投入了更多精力。華為想證明的,無非是自己比別人更加迅猛。

迅猛背後的源動力:雲計算

在經營通信業務時,華為就以迅猛著稱。這樣的迅猛,從2011年開始被帶入到企業IT領域。2013年Gartner全球存儲市場份額報告顯示,華為存儲連續6個季度全球市場收入增長率第一,連續3個季度中國市場發貨套數第一。同樣是Gartner的報告表示,2014年二季度華為服務器發貨量位列全球第四。在全球主要服務器廠商中,2013年華為全球增長率排在首位。

華為在企業IT方麵的迅猛成長,與業界發展不無關係。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HCC2014開幕致辭中表示,IT係統對於企業來說不再是一個支撐係統,而是企業生產係統的一部分。“每個企業都需要充分利用ICT的最新技術,來變革其IT係統,從而提升競爭力,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同時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徐直軍說。

在IT建設上,用戶比以往更加重視,這促成了像華為這樣公司的快速成長。同樣的,在這個過程中,華為運用雲計算技術,也使得自己更加迅猛。徐直軍將華為在雲計算方麵的收益形容為“6+1”。其中,“6”指個人級編譯構建時間縮減到1~5分鍾、版本級編譯構建時間縮減到10~20分鍾、回歸驗證周期縮減到1~2小時、全量驗證周期縮減到1~2天、解決方案驗證周期縮減到1~2周、特性CycleTime可縮減到1~3個月。而“1”代表團隊研發效率提升1倍。

“如果沒有雲計算理念和技術的出現,華為不會投資IT。”徐直軍直言不諱地說道。在業務驅動的思維理念下,華為推出了麵向未來的SD-DC2,即業務驅動的分布式雲數據中心架構。其分別從雲、大數據、管理幾個層麵進行創新,來幫助企業構建具備業務感知、商業智能和管理統一等關鍵能力的業務驅動的IT基礎設施。SD-DC2與本次大會上發布的雲操作係統FusionSphere5.0,傳達出了一個信號:軟件和應用將成為這家公司未來重要的產品支撐。這與過去三年截然不同。要知道一直以來,華為企業業務在硬件方麵製造的話題要遠遠超過軟件。

指數經濟,另一種層麵的迅猛

全球聯接指數(GCI),這是倡導“全聯接”的華為在本屆HCC2014上提出的一個量化評估數據。這一數據基於經濟學供需理論以及企業價值創造體係,旨在從國家與行業兩個層麵展現聯接的價值,覆蓋了25個國家、10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