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當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唯物史觀研究
哲學研究
作者:錢廣榮
摘 要:應對當前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需要立足於唯物史觀視野,運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原理理解和把握當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成因,將應對當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實踐看成是一種“自然曆史過程”,確立人民群眾為主體的道德實踐觀,組織人民群眾投身到“專項教育和治理”的活動之中。為此,不僅必須在全社會普及曆史唯物主義這種“看家本領”,而且還應當對道德哲學和倫理學進行理論創新。
關鍵詞:唯物史觀;當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自然曆史過程;道德實踐觀;專項教育和治理;人民群眾
中圖分類號:B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15)01-0004-07
曆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的兩大科學發現之一。在認識和把握倫理道德的問題上,唯物史觀走出此前唯心史觀僅拘泥於“優先邏輯”和抽象人性論的思維窠臼,將道德現象置於社會曆史發展的長河之中,科學地揭示和描述了道德的起源、根源、本質、作用及曆史發展的規律與軌跡,賦予道德理論以理論邏輯、實踐邏輯與曆史邏輯的內在統一性品格,從而使得曆史唯物主義道德理論成為真正的道德科學。
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曆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時強調,要推動全黨學習曆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勢,更好認識曆史發展規律,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書寫改革開放的曆史新篇章。
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取得舉世公認輝煌成就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多社會問題,包括以“道德失範”和“誠信缺失”為表征的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其危害性已經引起全黨和全國人民的高度關注。在實施黨的十八大報告作出的“深入開展當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專項教育和治理”的重大工作部署、書寫“全麵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之曆史新篇章的過程中,我們同樣需要運用曆史唯物主義這個“看家本領”,科學認識當前我國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必然成因,理解應對當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是一種“自然曆史過程”,廣泛動員和組織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
一、立足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理解當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成因
在曆史唯物主義視野裏,當前我國社會道德領域之所以出現突出問題,是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激活、推動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副產品”,具有某種必然性。隻要實行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然會出現“道德失範”和“誠信缺失”之類的突出問題,這是不以我們的主觀意願為轉移的。
中國曆史上長期是一個以高度集權政治統攝(適應)普遍分散的小農經濟封建專製國家,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以普遍分散與高度集權相統一的邏輯程式展現出來。這種社會結構模式,反映在觀念的上層建築領域便鑄就了“大一統”的“天下意識”和“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小農意識”並存的雙重結構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它作為一種倫理文化傳統,如同儒家仁學倫理文化一樣“源遠流長”。19世紀中葉之後,中國曾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在帝國主義殖民文化無孔不入的滲透下,又在原有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上滋生了盲目崇拜西方文明的民族自卑心理。這就使得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實際上是一種“天下為公”、“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崇洋媚外”相混雜的多種價值觀體係。
新中國成立後,一度實行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政治思想觀念與道德文化又受到“左”的思潮控製,除了“天下為公”觀念被發揮到極致,其它元素的價值觀都因被剝奪表現的機會,而作為社會心理沉積在人們的“潛意識”之中。新中國的社會基本矛盾表現為一種“主要矛盾”,即當家作了主人的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與落後的生產力、僵硬的生產關係的矛盾,也因此而被扭曲的意識形態遮蔽了起來,致使我們未能適時發現和運用社會基本矛盾推動新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在唯物史觀視野裏,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質就是要揭示、激活新中國的社會基本矛盾,通過把握和駕馭基本矛盾運動的內在張力,改革舊的生產關係,解放生產力,特別是要釋放廣大勞動者長期被壓抑的渴望改善物質生活的生產積極性與創造性。不難理解,這種解放和釋放的內在張力是具有兩麵性的。既可以作為動力牽引和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也可能會成為破壞力阻礙和危害社會的發展進步。究竟如何,取決於我們科學認識和把握新的曆史條件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特性,加以合理的調控。不難理解,這必然是一個需要“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出現包括食品藥品安全、黨和政府部門公職人員的腐敗問題,並不足以為奇;人們在這些嚴重問題麵前感到“困惑”,由此產生諸多思想認識上的問題,使得一些問題因“雪上加霜”而變得似乎“積重難返”,也不足以為奇。然而,不少年來,我們的道德理論研究卻缺乏與“摸著石頭過河”相適應的學科自覺和探索精神,麵對社會道德領域出現的問題,不能自覺運用唯物史觀的科學方法加以分析和說明,通過主動積極的宣傳和引導營造社會道德輿論的正能量。
立足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分析和說明當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成因,在理解上應把握兩種基本的邏輯方法。從理論邏輯的方法來分析,要把握唯物史觀的道德發生論。恩格斯說:“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總是從他們階級地位所依據的經濟關係中——從他們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係中,獲得自己的倫理觀念。”[1]立足於唯物史觀的道德發生論來分析當前我國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成因,需要從曆史和現實兩個思維向度展開。一是如何傳承根植於小農經濟汪洋大海之中的中華民族傳統倫理文化;二是如何創新自發產生於市場經濟生產和交換關係的新“倫理觀念”。在展開兩種向度的思辨考量中理解當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深層成因的必然性和複雜性,培育科學認識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社會認知心理,創建適合當代中國改革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價值體係。為此,要切忌將簡單化或庸俗化的思維方式,或者簡單地全盤繼承中華民族傳統倫理文化,或者簡單地套用生長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的西方價值觀。
從曆史邏輯來分析,要在全社會宣傳唯物史觀的道德發展觀。曆史地看,社會處於變革時期的道德領域都會出現突出問題,這一過程的實質就是要以“犧牲”某些傳統美德為“代價”,呼喚和創新適應社會變革和建設客觀要求的新道德。如我國奴隸製向封建製過度的春秋戰國時期,政治倫理和人際倫理全麵出現“禮崩樂壞”那樣的突出問題;在中世紀政教合一的封建製度土崩瓦解時期,道德領域也曾出現人欲橫流、極端利己主義風靡一時的突出問題,等等。雖然,當代中國改革發展和社會轉型不同於那些變革時期,當前我國道德領域突出問題與曆史上的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也不可同日而語,但它們演繹的是同一種曆史邏輯。當前我國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不過是“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史”上的一個特例,是人類社會道德發展進步規律在當代中國社會上演“英雄史詩”的一個旋律。作如是觀,人們就沒有必要感到“今不如昔”和“無所適從”,自然也就不會因出現道德領域問題突出而淡化和失落對於道德價值應有的理想與信念,甚至生發和散布不良的政治情緒,直至做出激化社會矛盾、影響社會和諧的不文明事情來。
由此看來,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認識當前我國社會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成因,是一種必須的方法論選擇。由此出發,才能使黨的十八大關於“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專項教育和治理”的重大工作部署具備必要的思想認識的前提和基礎。
二、應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道德進步是一種“自然曆史過程”
在曆史唯物主義視野裏,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不是線性運動和直線軌跡,而是一種辯證的揚棄運動和“自然曆史過程”。應對我國當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以推動道德進步,無疑也是這樣的“自然曆史過程”,既不應急於求效,也不應看不到其光明前景。
1890年9月21—22日,恩格斯在給約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描述社會發展軌跡呈現“自然曆史過程”時指出:“我們自己創造我們的曆史,但是第一,我們是在十分確定的前提和條件下創造的。”這個“十分確定的前提和條件”就是一定的經濟製度及“豎立其上”的政治和法製上層建築包括觀念的上層建築的事實基礎。“第二,曆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誌的相互衝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誌,又是由於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總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又可以看做一個作為整體的、不自覺地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物。任何一個人的願望都會受到任何另一個人的妨礙,而最後出現的結果就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所以到目前為止的曆史總是像一種自然過程一樣地進行,而且實質上也是服從於同一運動規律的。”[2]
恩格斯在這裏基於唯物史觀描述的“自然曆史過程”,是我們科學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曆史發展的總規律和主要軌跡的最高範式,具有普遍的方法論意義,同樣適合我們理解應對當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教育和治理的實際過程。
在這個問題上,重要的是要客觀認知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發展進步之“平行四邊形”的“兩邊”,在此基礎上理解它的“對角線”。“兩邊”之一是“許多單個的意誌”,它們多不是直線式反映社會道德進步方向的現實“前提和條件”,其間的具體情況十分複雜,很多“單個意誌”者是反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卻又可能在特定的倫理情境中與“攜帶”突出問題的人“同流合汙”。不僅如此,有些“單個意誌”者自身就“攜帶”著道德突出問題,它們的“講道德”其實隻是要求別人的。“兩邊”之二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關於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戰略部署和實際行動,它立足的是現實“前提和條件”,體現社會道德進步的邏輯方向。這兩條“邊”的較量構成當代中國社會應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實質內涵,其所整合的“拉力”所形成的“合力”即“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是道德進步展現的“自然曆史過程”。立足於唯物史觀關於“自然曆史過程”的方法論原理來看待應對當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就是要通過加強“專項教育和治理”等道德建設活動來增強其“平行四邊形”的“合力”,使其鋪設的“自然曆史過程”朝著有助於推動社會道德進步的方向拓展和延伸。為此,需要從三個方麵加強和改進道德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