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隨行散記~少年派(1 / 3)

我看視頻從來都是霸王餐,從來是舍不得花錢付費;不過現在也是形勢比人強,很多優秀的影視資源都是會員才能觀看。無法,隻得給錢包減肥。

隻是我有一個不解:為什麼換成付費?如果換成付費是為了增加收入,那確實在短時間在單個人身上發揮效用;但沒有人願意往外掏錢,沒有人不喜歡免費,否則360也不能一統我國互聯網安全市場。可是一旦付費,原本的使用人群必然下降,有交錢的自然有不交錢的;一旦用戶數下降,那與之帶來的品牌溢價,或者更直接的即是廣告收入立刻就要打滑,如此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

能做到行業頂尖的人肯定有自己的思路與智慧,隻是這把控趨勢和預測拐點的能力是要靜待哪位?

一直想看卻沒有看的影視敞開道路,第一部投入眼簾的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是李安導演的扛鼎之作。我曾看過他的簡介,隻是年歲比較久遠,記不大清;但一直留在腦海的是他曾說的那句“除了導演,真的做什麼都不會”。我曾不止一次的有表達天才和人才的區別看法,或許這就是絕佳印證,人才就不說了,比比皆是;那天才是什麼呢?

舉個例子,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莫紮特的傳世名曲,這些是刻苦能做到的嗎,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嗎?再舉個例子,劉項韓在秦末留下的曆史畫卷是自己一手書寫的嗎?麵對秦皇,你是否也能如劉項;麵對無賴,你是否也能如韓信?

我在生活著不止一次看到這樣的場景:幾乎大多是做不到。記得曾不止一次詢問他們,答複是“我不是不知道,就是氣不過”。可那一念之差的間隔是怎樣跨過?多數人畢業後都是“你有穩定工作嗎”“你結婚了嗎”“你買房子了嗎”?於他們而言仿佛這就是天經地義的,似乎人生即是如此的,壓根在他們的腦海就不會再有其他的生活形態了。

難怪要上大學,難怪要看書;如果沒有這樣的四年時光,如果沒有孜孜不倦的博覽,我想現在的自己就不會在這享受生活;或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三兩柴米四兩醋。當然我沒有貶低的意思,隻是那樣的人生縱然活了百歲又有什麼,或許早死了。

或許那又是另外一種格外形態,也有非凡趣味,隻是他們不知,我也不知。或許大家都是愚昧的,或許在人生這場逆流,我們永遠是孩子。孩子,不要被這些光影騙了,人生不簡單,正如影片中派的父親諄諄告誡。

起初我不明白為什麼主角的名字叫“派”,雖然是某個數學符號(祖衝之以此成名)的同稱;但當我看到全片,看到在太平洋上的奇幻,那是怎樣的旅程。真的是他一個人走過來,也許隻有這樣的人,隻有能將這個背到小數點後n位的人才能有這樣的偏執和毅力(其實我更喜歡稱之為偏執)。

可這樣的人在開頭一般不太好,總是比別人慢一拍,難怪有那樣多的嘲笑,幾乎是所有該類人士的集體回憶了。愛因斯坦少年時也被認知為智力有問題,令人擔憂;就連本片導演李安也是這樣的,不然也不會在家待業6年;這裏就不再描述了,不然關於天才與人才的話題沒個5篇立文都說不下來,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我原以為自己看了另一個版本的阿甘,可待到後來才知道為什麼這部片可以笑傲奧斯卡,為什麼李安是華語電影之冠。換做任何人哪怕是小孩,都知道老虎是要吃人的,是不能接近的;可派卻在它的眼睛裏看到不一樣的倒影,而和他同父同母所出的兄弟就是驚慌逃遁。其實這才是正常的人,試想如果派後來不能成功飄過那一片大洋,那就不能再做人了。

當然結果是明顯的,看到老虎吃掉羊羔的那一刹那,仿佛生活開啟他本來麵目,而遺留下來都是一地的嘎嘎拉拉。可如果能如此一路平滑,那豈不是過於簡單,那和這些掛在牆壁的臉有何區別?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隻是時間早晚,隻是怎樣緣由。

果不其然一家團聚的晚餐,已是在桃源的最後一盼。新的一天開始了,既然無從避免,那索性就來的更猛烈些吧。本是過洋的遊輪,可除了一些匆匆忙忙的行人,還有一批動物,隻是不同的品種,相同的是都困在籠中。這條船能順利到達遠方?顯然不能,否則我寧願去看奧特曼,那是永遠的既定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