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隨行散記~黿頭渚(2 / 2)

對立統一,矛與盾,戰爭與和平,世界名著

天地不仁,根本沒有什麼是非對錯,隻要你順時而動,尊道而行,要什麼有什麼;那些口口聲聲說仁義的不是傻逼就是野心家/陰謀家,虧我們還上了這麼些年素質教育,教了什麼?連國家都赤裸裸表明:強者為尊,利益至上,那還說什麼“德”!

右行有岔道入得更高,路邊有荒塚,無人祭拜,或是遺忘,隻能看到墓碑橫亙,連墓堆都成了小土坡。裏麵那位也曾有過自己的愛恨憂歡,也曾漫步人生,隻是已踏上歸途,進入完美世界。

山行有徑,終於登頂,說是頂也有些過,畢竟隻是小小的。這裏是鹿頂餘暉,可惜現在是朝霞灑滿青天,沒什麼感傷。山頂有大事記,內容怎樣我就不重述了,隻是看到落款處是80年代,那是30年前的事了。署名的是作協會員,那時提筆之日應該不在年少,現在一晃這些年,怕是未必在人世了。

誰能想到當年他手書的一卷鐵印供得遊人,他自己還記得嗎,雖然有抄襲成分,但確是有文采的人。本人以為作協這個組織就是扼殺創造力,製造一批官僚,除此外百無一用,就應該解散。當年害了曹禺,他就是為勢位所誤,以致出手王炸,而後迷失漫天花雨,再無所得,可汗。

登樓野望,一覽周邊景色,盡管本身海拔不夠,但是矮子裏麵的將軍,也可笑傲。每上一層,駐足一觀,總感覺視線垂平,欲窮千裏目,節節攀登。頂樓自是風光不同,一窺黿頭渚以致太湖大觀,看到山水相連,骨肉情分。樓下有金鹿盤旋,不知哪位仙人座下,竟以無所拘束。一想了然,這裏原來就是鹿頂,憨態可掬,不知這是什麼品種,不是梅花鹿。

遊人不止我,有爭相拍照者,還有旁邊女生大聲尖叫,看激動的樣。這也是不可多得之機緣,第一次見難免激動,我以前第一次見奇異景象不也感慨萬千。金鹿嘴唇在嚼動,不過吃的卻不是草。盡管地上滿滿都是,可卻不曾減去一片,這在做什麼呢?原來是折射,這金鹿原本就不曾下凡,久居天宮,以仙人為伴,三兩談經,四五問道。

太湖通靈,湖水映射雲間景象,未免驚世駭俗。我特意留了一陣,遲遲沒看到雲中君,他們怎不在附近?難道一起去赴蟠桃,隻是這般疏於看管,萬一跑個下來,豈不要多“梅花精”?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陽壽有限,不能久留,還有後麵的路要走。正要開拔,聽得高空一身鳴叫,準確說是兩聲,那是大雕,通體雪白。

或許是這樣的聲音,金鹿消逝無形,隻是我感覺好眼熟,好似哪裏見過。是了,在蒙古草原,鐵木真十萬鐵騎衝陣,聲勢無匹,宛如天地倒懸,正是這兩頭白雕先行趕至斡難河壓陣。他們不是功成身退,隨天而去了嗎,怎麼又重現眼前?

再仔細看去,雕上居然有人,一男一女;是時,音曲傳來,碧海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