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兩虎鬥 誰得利(1 / 2)

十月下旬,從平壤各個衙門調派的大批人手,逐漸到達漢城,有條不紊的開始對以漢城為中心的各大城池、鄉鎮的接收工作。一旦新軍到達了某個地方,隨之而來的,肯定就是民事衙門的殖墾田莊,各處因為戰難流離的農民,迅速得到了安定,被田莊牢牢的吸附在土地上。

那些地方大豪,田主,李琮時代的最大受益者,要麼就是看清楚了局勢,迅速的改換陣營,義無反顧的投入以崔談為首的官僚集團,要麼就是在還沒有他們發出反對的聲音之前,就被崔談等本地勢力,聯合新軍將其鎮壓了下去,整個朝鮮南方的接收工作,完美的朝著餘風預想的方向在發展著。

按照這個趨勢,到了今年年底,基本上整個朝鮮,就會徹底的被餘風控製住,任何時代,暴力總是保持一個政權發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對於餘風來說,也說如此。

對於這些剛剛控製的地盤上的民眾,餘風沒有打算和他們將生命大道理,他就是給對方兩條路,一個,順從新軍,那麼他們有飯吃,有田種;另外一個,就是和新軍作對,那麼,等待他們則是新軍毫無情麵的屠戮。順昌逆亡,古今皆是如此。

在北方,以遲長青為代表的平壤係官僚,和在南方以崔家父子為代表漢城係朝鮮官僚,在表麵上,仍然是他們治理著朝鮮,但是,這種表麵現象,不會持續多長的時間,餘風打算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徹底消化自己剛剛吞下的這一塊大餅,等到那個時候,這朝鮮,才是真正屬於他餘風的朝鮮,而不是什麼池家,或者崔家的。

皇太極和大明的戰事的訊息,終於從各個渠道,傳到了餘風的手裏,對於皇太極的舉動,餘風不做任何的評價,換做是他,對於這種局麵,他不會比皇太極處理得更好。先安撫在他後方搗蛋的自己,然後集中精銳,以雷霆之勢襲擊大明,大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架勢。兵分兩路,南北同時開辟兩條戰線的事情,沒有足夠的實力,還真的不要想,至少,餘風是從來不敢這樣想的。

這一次,他們似乎在北京和崇禎卯上了。阿濟格率軍,在北京周圍,和盧象升統帥的大明軍隊,劈裏啪啦的打了好幾場惡戰,雖然阿濟格來勢洶洶,但是,盧象升也不是省油的燈,盡管大明的損失,要遠遠的大於皇太極的手下,但是,盧象升還是頂住了阿濟格的進攻。戰局居然就在北京城來,莫名其妙的僵持住了。

餘風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在兩個大人打架的時候,躲在一旁拾掇些小便宜的小孩,不管這兩個大個子,打得如何的頭破血流,在他看來,和自己都是那麼的遙遠,他如今,隻需要將自己的全部精神,放在自己的這一畝三分地上,將大個子們暫時顧不上的好東西,都拾掇進自己的口袋,至於要參與大人們的爭鬥,得等自己長大了再說。

十月的時候,餘風是這樣想的。

十一月的時候,餘風發現自己長大的速度太快了,至少,他發現自己在這兩個大個子的眼裏,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弱小。

十一月初,由鄭芝龍牽線搭橋,南京兵部侍郎馬全有經海路來到漢城。十一月中旬,皇太極派使者前來漢城,於餘風商議和美蘭公主大婚之事,這使者餘風一點都不陌生,赫然是親王多爾袞,那個被餘風打得床上躺了兩年的家夥。如此的規格,要說僅僅是為了談論一個公主下嫁的事情,就派一位親王來,打死餘風都不信,大清二十萬雄兵做後盾,這親王不帶這麼不值錢的。

所謂何來,不言而喻。

馬全有帶來了崇禎的密旨,當初逼得餘風流落朝鮮的那個錦衣衛百戶被殺之事,從錦衣衛的卷宗裏,被抹得幹幹淨淨,也就是說,現在餘風以前那個登州遊擊將軍的銜頭,大明朝廷硬著頭皮認了下來,不僅僅如此,朝廷直接給了他升了一升,給了他一個總兵的銜頭,這平遠將軍的封號,自然也是認了,反正這種雜號將軍,在如今的大明,簡直是一抓一大把,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餘風隻要點點頭,立馬就能到手,前提是,他必須出兵,進攻大清,在大清的後方牽製,襲擾,為大明減輕壓力,就一如當初的皮島毛文龍一般。隻不過,如今的他,可是比當初毛文龍勢更大一些,也因為這個願意,大明甚至都沒有派出將官監軍來節製他的意思,以如今的餘風,這些人派來,也是個擺設,看起來,大明的朝堂,還是有幾個明白人的,沒有弱智得想到就憑個使者,一封密旨就忽悠回來數萬精兵為大明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