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二章 原來大人是開武舉(1 / 2)

一場轟轟隆隆的大比武,在平壤開始展開來,而這一次比武的參賽人選,不僅僅包括了風字營各營(千戶),更是連教習營,甚至全軍所有的輔兵都包括了進去,隻要你自認有一定的本事,經過下麵層層的選拔之後,你就有機會去平壤參加這次大比武,去爭奪那千兩白銀的賞格和百戶的官銜。

前麵早就說過,這輔兵類的軍卒,大都是由朝鮮籍的士兵擔任的,按照餘風劃分的範圍,這些士卒,也是有這資格去參加這項比武的,別的不說,就衝著白花花的賞銀,就足夠這些過慣了過日子朝鮮土鱉們紅著眼睛流著口水上了,更別說還有那正兒八經的大營百戶的銜頭,那造型精美的短火銃和盔甲了。

先是在平壤的遲青山的手下,有些坐不住了,這樣的好事情,怎們能沒有他們的份呢?這可是鯉魚躍龍門的好事情啊,那些賞賜暫且不去計較,能夠躋身到這天朝大軍將官的隊伍中去,對於任何一個朝鮮人說,都是有這莫大的吸引力的,這可是光宗耀祖,將來可以記載進族譜中的大事情啊!

於是,他們紛紛開始向遲青山請願上書,總之,他們就一個意思,真算起資格來,他們比起那些現在是輔兵的降卒資格要老得多,眼下連這些人都能有這個機會,而他們隻能幹瞪眼的在一邊看著,大人,這也太那啥了吧!

遲青山頂不住手下這前仆後繼的請願架勢,不得已很是委婉的向餘風轉達了這些手下的意思。一個好的領導,若是不能給自己的手下帶來好處,福利什麼的,那麼基本這個領導和手下離心離德的日子也就不太遠了,人家做小的要是從做大的那裏得不到好吃,他吃飽了撐了,為你幹活,任你驅策。

餘風自然是樂見其成,直接就允了他們,真要算起來,這些朝鮮籍的本地軍隊,尤其是遲青山掌握的這些人,也算的上是他的力量,現在能有這個機會,將這些力量揉捏在一起,他能有什麼不幹的,不管這些朝鮮人能不能在比武中拿到名次,獲得什麼好成績,但是經此一役,毫無疑問,這些朝鮮士卒對於風字營的認同感自然是要大大的增強了,這對於整個風字營的實力的提升,也是有著積極的意義的。

接下來,這消息就像是長了翅膀,不脛而走,在餘風的控製的區域裏,南浦,長淵,新城甚至一些較大的城鎮裏,餘風都放置了人手,而新城民事衙門的田莊,已經逐漸在這些地方鋪開,這樣的消息傳來,這些駐軍和田莊裏的那些半武裝的莊丁們,也坐不住了。連那些新附的朝鮮人都能參加咱們大營的比武,咱們為什麼不能參加,就算拿不到賞賜,湊湊熱鬧,見見世麵也是好的,沒準,自己祖墳上青煙嫋嫋,也能撿個百戶回來當當呢,聽說這次大人可是設置了十個百戶的賞格。

允,都允!餘風大筆一揮,在不影響正常的操練維持的任務的大前提下,隻要是風字營所屬,不管是何出身,均可在當地的軍務衙門報備,然後選拔參賽。眼看著自己腦袋瓜子一拍想出來的點子,居然有漸漸朝著全民運動的趨勢轉換,這個結果卻是他意料不到的。

不過,在民間,在軍營裏,人們的反應都不一樣,甚至有的人暗暗推測,這樣所謂的“比武大會”,和前朝的武舉開科取士是何其的相似,隻不過,現在餘風沒有言明,才如此換了一個名目而已。從這賞賜的物品也可以看得出,武器,盔甲,實職,這一旦中舉,就是實打實的軍職,這不是武舉是什麼?

據四城之地,沃土百裏,這樣的基業,就算是稱王,也是毫不寒磣的,更何況,帝王將相,寧有種乎,遠說太祖皇帝,也不過是淮右一布衣,不也就亂世中風雲際會,成就一番大業了嗎?近看這後金韃子,嗯,現在叫大清了,他們的賊酋奴兒哈赤,出身不也是我大明總兵官李成梁的一個家奴而已,憑著十三副鎧甲起事,如今不也是偌大的家業,割據遼東,開國建業了嗎?

這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二字,怕就怕琢磨二字,要是認真琢磨,這世界上的事情,還沒有什麼讓人看不透的。這些人通過餘風這樣的舉動,細細一琢磨,頓時自以為把握到了餘風的脈絡,這心下也自然也就火熱起來。

開府建衙現在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要不然,怎麼會有民政衙門,內務衙門,軍務衙門這些奇奇怪怪的衙門,這可是曆朝曆代都沒有見過的名目啊!那麼再進一步,裂土封疆似乎也是順理應當的事情,隻要有這個實力,難道還怕什麼非議不成,這裏又不是大明,上了天就是一個大明的藩國,換個主人來話事的話,也算不得是什麼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