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新城新血 大才少誌(2 / 2)

數萬人全部來到朝鮮新城,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自然界的優勝劣汰的定律,在這裏同樣能起到作用,在經過長途跋涉,甚至和官兵的作戰後,能夠越過幾個州府,上到自己為他們準備的船隻上的人,能有一半,餘風就要偷著笑了,雖然數量大大減少,但是毫無疑問,這能夠上船的這些人,都是去蕪存菁了的,老弱病殘基本上都在這條逃亡路上,被無情的淘汰了。而這些人,也將成為餘風集團的新血,為餘風集團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雖然在策動引導這些人的時候,餘風留在大明的天機,基本上都已經全部發動 ,但是即便如此,這人力還是不敷。餘風也沒有想到,這個時候,給予了他關鍵性的幫助,竟然是甄環那個願意留在南京的大哥,而且,他這位大哥,居然還是漕幫的一位香主。

漕幫的潛實力是何其的強大,有了他們的物資人員的支持,很快流民們被煽動得朝著海邊而來。不管是漕幫的高層如何授意甄大,還是甄大如何說動了漕幫高層,這情形是顯而易見的,事情是往餘風希望的好的方麵的發展,這個情,餘風還真就得領。

好在餘風也算是在朝鮮小小的發了一筆戰爭財的,得到了天機的報告,他立刻就著手準備海船接應、以後到了之後,新城如何安置這些民眾的問題了。以他現在新城港口的優勢,聯絡鄭家絲毫不困難,這般規模龐大的海上運輸,沒有鄭家的點頭或者是出手幫助,根本就不可能實現。而對於這一點,餘風不敢說有十成的把握說動這鄭家,七八成的把握是有的。

即使是他好鄭芝龍從未謀麵,但是他畢竟是穿越而來的人,對於三百年後,後人如何評述這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老爹,他一清二楚,如果非得用最簡練的話語來概括這位海上梟雄的性格的話,那就是一句話:“有大才而無大誌!”

如今天下的形勢,稍微有點眼光的都看得出來,大明已經是岌岌可危了,亂世的景象已現,如果鄭芝龍還是如曆史上那個鄭芝龍那樣,他不想再大明的這一棵樹上吊死的話,他怕是就要自己考慮下自己的退路了,知己知彼到了這個地步,這事情再出差錯,那就叫見鬼了呢!以鄭芝龍的眼光,不會看不出自己的格局,再不濟,也是一個在朝鮮割據一方的局麵,這個這個骨子裏還是生意人的海防參將,既得了實惠,又有了麵子,那是絕對不會放過這個賣大人情給自己的機會的。

事情果然如同預料的一模一樣,鄭家的人,在和他接觸以後,沒幾天就得到了鄭芝龍明確的回複:在不和大明水師直接接觸的情況下,這個事情,可以做。隻不過,他們除了餘風提出的錢財數目之外,還加了一個小小的要求,餘風的那種新式火槍,他們要一千隻,而且,餘風還得派給他們一隊教頭,手把手的教會他們使用這種武器的技巧,戰術。

看來,對於餘風在朝鮮的發展,鄭家也不是一無所知的,至少,這種新式火槍的戰績,他們知道的一清二楚。餘風對於這個條件,他毫不猶疑答應了。這不是什麼難事,新式火槍,無論是從製作到使用,如果沒有形成規模,在一場戰鬥中,根本不會發揮太大的作用,而鄭家的火槍火炮,大都是澳門的那幾個兵工製作所流出來的,鄭家本身並沒有製作和完善這種火槍的工匠和機構,對於這樣類似於買家的要求,餘風這個無良軍火商很樂意為他們提供他們要的東西,他甚至還打主意,是不是雙方利用這次機會,展開軍事交流,順便,借鄭家之手,弄點佛朗機大炮或者是大炮的製作工匠來。

當然,這就是後話了,總之,流民們穿州過府,朝著自己的目的而來,沿途的城池一個個繃緊了神經戒備這這些蝗蟲一樣席卷而來的人們,但是卻很是意料的發現,這些流民們根本沒有攻打州縣的打算,而是一個個如同撲火飛蛾,義無反顧的朝著海邊而去,然後,上了一艘艘沒有任何標識的海船,消失在天水交接之處。

這一下,就皆大歡喜了。大明朝廷少了這個禍亂腹地的禍根,自然是一身的輕鬆,至少他們可以將眼光從南直隸抽了出來,瞄向北方了,而在大海彼岸的餘風,也是眉花眼笑的看著一船一船的百姓,來到自己的領地,為新城注入一股股新鮮血液。充當運輸隊的鄭家,更是坐在如山的銀錠上,玩弄著一隻隻他們從未用過的火槍,愛不釋手。

崇禎九年,真是一個好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