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1 / 3)

章節1

昂起頭來真美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隻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讚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於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珍妮走進教室,迎麵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讚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裏講了個故事:病房裏,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裏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隻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陰影是條紙龍

人生中,經常有無數來自外部的打擊,但這些打擊究竟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決定權在你手中。一次演講台上,老師這樣講述了他的故事:

祖父用紙給我做過一條長龍。長龍腹腔的空隙僅僅隻能容納幾隻蝗蟲,投放進去,它們都在裏麵死了,無一幸免!祖父說:“蝗蟲性子太躁,除了掙紮,它們沒想過用嘴巴去咬破長龍,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從另一端爬出來。因而,盡管它有鐵鉗般的嘴殼和鋸齒一般的大腿,也無濟於事。”當祖父把幾隻同樣大小的青蟲從龍頭放進去,然後關上龍頭,奇跡出現了:僅僅幾分鍾,小青蟲們就一一地從龍尾爬了出來。自信

美國著名心理醫生基恩博士常跟病人講起小時候他經曆過的一件觸動心靈的事:

一天,幾個白人小孩正在公園裏玩,這時,一位賣氫氣球的老人推著貨車進了公園。白人小孩一窩蜂地跑了過去,每人買了一個,興高采烈地追逐著放飛在天空中的色彩豔麗的氫氣球。

在公園的一個角落躺著一個黑人小孩,他羨慕地看著白人小孩在嬉笑,他不敢過去和他們一起玩,因為自卑。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後,他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貨車旁,用略帶懇求的語氣問道:“您可以賣一個氣球給我嗎?“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他,溫和地說:“當然可以。你要一個什麼顏色的?”小孩鼓起勇氣回答說:“我要一個黑色的。”臉上寫滿滄桑的老人驚詫地看了看小孩,旋即給了他一個黑色的氫氣球。

小孩開心地拿過氣球,小手一鬆,黑氣球在微風中冉冉升起,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形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老人一邊眯著眼睛看著氣球上升,一邊用手輕輕地拍了拍小孩的後腦勺,說:“記住,氣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形狀,而是氣球內充滿了氫氣。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出身,關鍵是你的心中有沒有自信。”那個黑人小孩便是基恩。韓國學生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

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

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

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曆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係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

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係。隻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永遠的坐票

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裏尚餘若幹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麵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車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隻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隻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女人的自負

對於女性的美麗而言,重新認識一下“自負”這個詞非常有益,它可以使人堅信,美是自身固有的品質。有人說自負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高。根據這種解釋,如果要避免自負,就必須對自己形象有個“準確”的描述。依靠什麼作為描述的標準呢?難道根據世人的眼光來評價自己的外貌是否真的美嗎?難道要憑借別人的口味來了解自己完美的程度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應該的。為了自己具有美感,女性應該是自負的。

索菲婭,羅蘭在開始演員生涯時,曾有個綽號叫“長頸鹿”。她說,“我的個子太高,而且不協調”,“沒有誰認為我有什麼特殊美的地方,但所有的人卻都知道我很高傲。起初人們隻是對信心產生印象,逐漸的,他們認為這就是美。”索菲婭還舉了這樣一個相反的例子,“我有位女友,她總是太忌自己的身高,以至她給人的印象總想躲起來才好。盡管她很漂亮,但卻沒有機會顯示自己的魅力”。因為缺少自負,女性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可能會走很多彎路。如果對自己的相貌毫無信心,則勢必成為某些百貨商或美發師、化妝師們憐憫的對象。她們所提出來的,隻能是些關於如何打扮得所謂“時髦”的建議。而這些建議一般來說都隻是表麵的。人們經常可以見到,有些女性時常隨著潮流在變換自己的美,但結果卻總是弄巧成拙。所有的女性都需要有一種自負感,不追時髦,不盲目模仿他人,努力表現自己的獨特的美。猴子

《莊子·徐無鬼》有這佯一則寓言:春秋時期,吳王在江上乘舟遊覽,登上岸邊一座猴山,眾猴見了吳王一行人,倉皇而逃,鑽進荊棘深處。有一隻猴子,不慌不忙,從容自在地抓抓撓撓;並且在吳王一行人麵前賣乖弄巧。吳王拔箭射它,它敏捷地抓住射來的飛箭。吳王命令隨行人員迫近圍射它,這隻猴子被射而死亡。吳王轉身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這隻猴子誇耀自己的乖巧,依仗它的熟練技藝,用以來向人賣弄、倨傲,因此才招致這個下場。我們人類應以此為戒呀!”真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