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已盡,一輪圓月悄悄爬上樹梢,輕暖晚風拂開畫簾,一點明月窺人好……
風清月白,宜夜宜湖。誰羨驂鸞?舟中人勝仙……
.
.
清晨,洛塵睜開眼睛,卻未急著起身,她抬起右手,手指放在唇上,那裏似乎還留著昨夜那個甜蜜繾綣的吻。
“噯,吳洛塵,他吻了你……”洛塵躺在床上,兩手覆麵,偷偷的笑了……
昨天明明是他喝醉了,可為何她也像醉了一場似的,怎麼下的船,怎麼回的逸園好像都不記得了,隻記得那個吻。
後來,她問他什麼大家都喚他玉郎,可是他的表字?
蕭逸說:“不是,我的表字是慎之,我並不是很喜歡,阿翁喚過我玉郎,大家知道後便這樣叫開了。”
“哦,那阿翁為何叫你玉郎?”洛塵繼續問。
蕭逸笑而不答,後來卻斷斷續續的說起了自己身世。
想起蕭逸的身世,洛塵笑不出來了。當時蕭逸說得很簡單,可那件事情卻是天下人都知曉的。洛塵更是聽到過很多遍,因為當時在海蜃樓打工時,王適之很喜歡說這一段故事。
在東晉,曾流傳過這樣一句話:“王與馬,共天下。”王指的是琅琊王氏,馬指的是司馬王室。
這還要從東晉建國初期說起:
公元305年,晉惠帝永興二年,剛剛坐鎮建鄴的琅琊王司馬睿在參軍王導的輔佐下,招納當地名士王族、平定紛爭叛亂,又在北方中原士族南渡之時,審時度勢、招賢納士、積蓄力量。為東晉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公元318年,西晉湣帝被害,琅琊王司馬睿建立東晉國,改建鄴為建康,是為東晉國都。
據說元帝司馬睿在登基之日,竟要與大殿之上的王導“升禦床共坐”。百官大驚、王導固辭。後來,卻有“王與馬,共天下”的流言漸起。
東晉建國之後,王導主朝政,其堂哥王敦手握強兵,掌統軍政實權,兄弟二人,一內一外扺掌了東晉國的軍政朝事。由此,當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絕非虛言。
自古以來,君王最忌憚的莫不是是功高蓋主、手握大權的臣子。元帝司馬睿也不例外。地位漸穩的元帝漸覺王家勢力過大,那“王與馬,共天下”的謠言更是讓他寢食難安。加之有小人在耳邊煽風點火,不斷慫恿元帝打壓王氏等大族勢力。王導在朝中逐漸被冷落打壓。
王導是能忍之人,又深識謙抑之道,默然居守。手握重兵的王敦卻看不慣了,心中憤憤、連連上書為王導報不平。
元帝心中更加不快,君臣矛盾就此激化,後王敦起兵,向建康進軍。
王敦大軍以破竹之勢攻入建康,後遙製朝廷,直至後來元帝駕崩。
東晉明帝司馬紹即位後不滿王敦遙控朝廷的局麵,欲削弱王敦兵權,王敦再次進軍建康。
多年掌權的王敦已有奪位之心,王導卻依舊擁戴帝室,自從兄弟二人各自為政。
後王敦兵敗病死軍中,與王敦一起起兵的王敦之兄王含帶著兒子王瑜想投靠堂弟王舒。王舒為了避嫌,將堂兄、堂侄當眾扔入江中淹死。
王敦、王含死後,琅琊王氏並未被牽連,反而因討伐王敦有功而有多人加官晉爵。王導以司徒進位太保,王舒遷湘州刺史,王導堂弟王彬為度支尚書,王氏一大家子多人位進不衰,仍舊是東晉世家豪族的翹楚。
而被投進江中的王瑜僥幸未死,逃得一命。他後來化名蕭史,在王導家中做了王府的管家。
這蕭史便是蕭逸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