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貴州與黔東黔西剿匪5
5、各級人民政權建立
?
在二野五兵團接受解放貴州任務的同時,一些政治幹部也陸續向貴州挺進,準備在貴州解放後,接管城市,開展政治工作,並建立地方政權,使貴州能夠平穩過渡。就這樣,一些政治幹部也隨軍西進。
早在1949年10月21日至23日,二野五兵團黨委和貴州省委在邵陽召開聯席會議,對貴州解放後,如何接管等問題作出了全麵部署和安排。
10月26日至27日,即將赴任貴州的省委人員召開各大隊負責人會議,傳達部署進入貴州後的工作方針、接管建政原則和各項工作任務,分配各大隊接管的地區,任命了各地區黨、政、軍負責人。
命令五兵團的四大隊接管鎮遠地區的工作,人員安排如下:
由吳肅、王耀華(轉業幹部,原任十七軍後勤部政委)、曾憲輝、王富海、袁子清為委員組成中共鎮遠地委,吳肅任副書記(書記缺),王富海任組織部長;確定王耀華任貴州省鎮遠區行政督察專員,袁子清任軍分區副政委。岑鞏、三穗、天柱和鎮遠的青溪由負責接管銅仁地區的第六大隊接管,第四大隊的第三中隊撥給第六大隊。
中共貴州鎮遠地委建立後,在行軍途中即著手安排鎮遠地區的接管建政工作。11月5日,鎮遠地委在湖南芷江召開各中隊負責人會議,傳達邵陽會議精神,研究布置各中隊的接管任務。
會議按照“先接管交通沿線及附近的縣,後接管離交通線較遠的縣,由點向麵發展”的原則,分配了各中隊接管的縣並宣布了這些縣的黨政負責人。
對岑鞏、三穗、天柱縣的接管,具體負責人於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湖南安江召開的會議上作了詳細安排。為了縮短解放後無人管理的混亂局麵,接管任務確定後,大隊和各中隊即迅速分赴鎮遠各地進行接管。
11月8日鎮遠解放。11月11日,第五兵團西進支隊四大隊1200餘名黨政軍人抵達鎮遠,受命接管國民政府貴州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同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鎮遠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王耀華任專員。
11月11日,貴州鎮遠地委、行署、軍分區進駐鎮遠城。11月15日,專員王耀華發布就職布告,宣布鎮遠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以安定民心。各中隊進入負責接管縣的縣城後,也首先張貼安民布告,宣布新政府成立。
貴州鎮遠地委在部署接管工作時,都將邊遠縣安排在後。這些縣或是解放稍晚,或是解放後被土匪占據,因而對其接管任務遲到1950年1月至3月。
鎮遠地區對地、縣所屬機構的接管,按照新解放區接管工作“按各係統,自上而下,原封不動,先接後分”的原則進行,重點放在企業、財經部門和軍事部門。
一些部門(如郵電、交通)沒有適當的幹部接管,便派代表進駐。對舊職人員實行包下來,區別對待,量才錄用,妥善安排的政策。
這一政策對順利進行接管起到很大作用。許多舊職員主動到人民政府報到登記,移交文書、檔案、財物。
地、縣黨委、政府設置的機構,黨委為一室(辦公室)三部(組織部、宣傳部、社會工作部),政府一般設公安、民政、財政、糧食、稅務、工商等部門。
對區、鄉的接管,貴州省委要求在幹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直接管到鄉,如幹部條件不允許可派幹部駐鄉。各縣基本接管了區,控製到鄉。
一些縣除個別鄉外,都進行了接管。未正式接管的鄉,將鄉政府改為支前委員會,利用其維持社會秩序和借糧工作。舊的保甲製度維持不變,保、甲長全部留用。
12月15日,國民政府貴州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兼區保安司令任盛廉率領獨立營四個連,在望江、湧溪起義,將國民黨鎮遠專署的文書、印信、檔案、家具、武器彈藥等移交交鎮遠專員公署。
鎮遠人民政權的建立隻是貴州解放的一個例子,在同一時刻,貴州各地人民政權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從貴州省委,到各地區陸續出現了新政權,為地區穩定積極努力著。
由於解放軍十七軍大部進入雲南,貴州省人民政府和五兵團首長據實情發出指示,對興仁專署和所屬各縣的政權暫不接管,專署和所屬各縣組成解放委員會,原有軍、政、警工作人員照常供職,維護好地方社會秩序,做好糧食征收及迎軍支前工作,並保管好國家的一切資財、檔案,等待接管。
???解放軍十七軍奉命從雲南返回貴州後,十七軍四十九師一四五團團直屬隊等留駐盤縣,協助當地政府發動組織群眾,建立新政權。
為解決接管幹部嚴重不足問題,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五兵團領導和興仁軍政代表團決定從一四五團、中共盤普區工委、盤縣遊擊團、盤北遊擊大隊、北方老解放區南下幹部、解放軍南京、江西軍政大學隨軍南下學員中抽調一批幹部、戰士、學員,同時貴州省委請示雲南省委從羅盤區境內抽調幹部、加上盤縣舊政府及縣屬單位起義人員、開明紳士、新培養的地方幹部組成接管班子,準備接管。
????為盡快地建立地方政權,1960年1月,貴州省委決定成立貴州省人民政府第五兵團興仁軍政代表團,負責對興仁地區進行全麵接管,各縣成立軍政代表團辦事處。1950年1月20日,興仁軍政代表團盤縣辦事處成立,全麵領導盤縣的接管、征糧、剿匪、治安和新政權籌建工作。解放委員會作為具體工作機構,在辦事處領導下進行工作。
幹部們的熱情很高,即使政權建立後受到了土匪的擾亂,但有廣大的貴州人民群眾的支持,幹部們仍然信心十足,一麵開展政府工作,一麵和土匪作鬥爭。
四、鎮壓匪亂
貴州各地獲得解放後,國民黨在貴州的統治雖已土崩瓦解,但當地的匪亂十分猖獗,貴州局勢依然嚴峻,威脅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貴州解放後,那些潛伏已久的土匪武裝和國民黨特務四處奔走串連,迷惑大眾,煽動反動情緒,這些無惡不作的土匪惡霸開始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