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山中往事(2 / 2)

“姑娘既然幫了我,拿這些銀子也是應該的,這又有何妨?”

“公子不必多言,時候也不早了,貴屬下所言極是,趕到京城還有好長一段路,快快趕路要緊。我也該快點趕回去了,不然,父親該著急了。”錦秀說著,就要轉身離去。

“姑娘還是收下——”話猶未了,孟紫成早已經在旁邊急不可耐地催促道:“公子還是快回去吧,公子還不知道吧?方才我們聽路人說,今天縣城有人鬧事,要是一會進城晚了,有什麼波折,可就不好了。”

聽見這話,李公子卻絲毫沒有流露出著急的樣子,而是蹙緊眉頭,問道:“為什麼有人鬧事?”

錦秀聞言,也停下了腳步,聽孟紫成說下去:“屬下聽說,是百姓們因為今年收成不好,衣食無著,所以聚集在縣衙前,要縣令大人給個交代呢。”

“縣令怎麼說的?”

“聽說本地盛產蜜梨,往年都賣不出高價,此時縣令大人正在召集衙門官員,要請來外地客商,盡量高價出手,讓百姓能多些收益。”

錦秀聽了,不覺冷笑了一下,李公子都看在眼裏,先沒問下去,而是道:“這倒也罷了,那些百姓還在鬧事?”

“還聚集在縣衙門口不肯走,說是要等具體的方法出來才走呢。”

李公子沉思了一下,道:“走,我們趕到縣城去,將我們認識的幾個大客商介紹給縣令,也算是幫了當地百姓一個忙吧。”

孟紫成聞言有些猶豫,李公子卻已經急不可耐:“還愣住幹什麼?還不快走?”

“這縣城的事,不是一個兩個客商能解決的。照這樣下去,遲早是越來越亂。”

聽見錦秀的清麗聲音,回頭見錦秀仍舊是一臉不以為然,不覺問道:“姑娘為何是這幅表情?難道你還有什麼主意?”

“我笑這縣令大人如今想起這些主意來,早時候怎麼不為百姓著想?隻怕這暫時之計,也長遠不了。”

李公子有些奇怪:“為百姓請客商,難道不是一件好事?”

“凡事興一利不如除一弊,根本原因不解決,光是做這些事,又有什麼用處?”

“賣梨還不是要事?這是關係百姓穿衣吃飯的大事啊。”

“公子是外地人,難怪有所不知了,本地一向風調雨順,連年都應該是豐收的年成,隻因我們這位父母官大人,接連大興土木,建造亭台樓閣,人手不夠,將本地百姓都征了去,誤了耕種,所以一至於此,此時想出這個緩兵之計來,糧食都已經不收,這區區幾個蜜梨,又有多大的作用?為今之計,若不將這股風刹住,讓百姓安心種地,什麼招數都是暫時的,百姓終究得不到休息。”

李公子越聽,臉色越變得難看:“姑娘不是,我還不知道這裏麵還有這樣的緣故。姑娘所言極是,我務必要將這事辦成。”

此時輪到錦秀驚訝了:“公子有如此的本事?”

“啊,沒什麼好奇怪的,我家原是京城的商人之家,一向和許多京中官員也有來往,等回去找幾位大人說一說,盡力而已。”

錦秀聞言,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居然今日還能遇見公子這樣的貴人,那就拜托公子能想著此地百姓。”說完,像是不相信他似得,轉身就要離去。

李公子從背後忽然叫住了她:“姑娘每日就是侍奉父親?做家務事?”

“百善孝為先,自然要將父親照顧周到。”錦秀沒有回頭,隻是站住腳步,道。

“姑娘沒有想過走出這山中嗎?我看姑娘是個聰明人,埋沒在此,豈不可惜?”

錦秀回頭看了他一眼,語氣十分平靜:“山中平靜,又何必出去?治大國如烹小鮮,凡事都是一理,在這些小事中,若是用心,也能領悟出世間萬物來,又難道非要走出山中,才能有所作為?隻要有才華,何處不能伸展?”說著,又要抬腳離去。

“不瞞姑娘說,我有一個好友,他家是世代官宦,現在也在朝為官,久已經想娶一個有些才華的女子,不僅局限於家務瑣事,在朝政上也能助他一臂之力,不知姑娘可願意出山?”

錦秀泛起一絲冷笑:“不知是什麼樣的人,我是不會出去的。”她再也不聽後麵的話,剛要離開,隻見迎麵過來一個樵夫,遞給她一卷紙:“盧姑娘,這是前幾天我借你的書,特意來還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