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1 / 3)

章節1

包公斬國舅

包公巡按到壽州暗訪查案,到了後才知這裏的縣官不在城裏,他便問隨從:“知縣去了哪裏?”

有人悄悄告訴他說:龐國舅為皇上采辦銀魚,船阻瓦埠湖。縣官帶著衙役去抓民夫,給國舅的貢船背纖。

老包心裏暗暗地納悶,不下來不知怪事多。本來他是來私訪的,因此就未動聲色,找個小客店,把家人包興與行李安排下;自個帶著張龍、趙虎、王朝、馬漢,馬不停蹄地直奔瓦埠湖。剛到瓦埠湖邊,他就被縣官逮住了。縣官問道:

“你們五個人是幹什麼的?”

“販鹽的。”

“叫什麼名字?”

“我叫包大,他們是張二、趙三、王四、馬五。”

“給龐國舅背纖吧!”

縣官不容分說,就把纖繩塞到他們手上。

老包來到湖邊一看,果然有十條大官船一字兒排開,桅杆上掛著“龐”字大燈籠。

原來,龐國舅是當朝的一個大奸臣,他仗著是皇上的親戚,無惡不作。吃飽了飯無事幹,盡在床上想主意殘害百姓。前一個月,他用花言巧語哄皇上說,瓦埠湖的銀魚好,做湯特鮮!哪個皇上不愛吃呢?聽他一奉承,就派他來“采辦”。是的,瓦埠湖是個物產豐富的地方,那裏民諺說:“崗上櫻桃衝裏米,瓦埠銀魚天下美。”還有壽州城裏的糕點,都是譽滿全國的食物。龐國舅討了這份職務,就帶著兒子下來了。

他哪裏是為皇上采辦?他是“借著中秋買月餅”,更要肆意地撈一把!搞得瓦埠湖兩岸的百姓,雞飛狗跳,家破人亡,紛紛出外逃荒。

這不是,船上裝的不僅是搜刮來的金銀財寶,銀魚狗肉,還有沿途搶來的一些貌美的民間婦女,每條船都是沉甸甸的。

農諺說:“三九四九,到處凍個大疙瘩。”冬日水淺逆風,可苦了背纖的人,一個個凍得臉麵生瘡,腳手開裂,有些人架不住,就倒在了瓦埠湖的兩岸。老包當然未玩過這“猴”,如今也隻得忍著。

一天,船在一個集鎮邊靠了岸,龐氏父子帶著爪牙上岸了。老包閑著沒事,就一條船一條船地看看。在第五條船上(正是龐氏父子坐的)坐著一個少婦,姿色出眾,穿戴非凡,可是滿眼淚水,在那裏抽抽泣泣的,異常傷心。老包問道:

“大姐,你是龐家何人?有什麼傷心的事?”

那婦女驚覺,四顧無人,放聲大哭,繼而說道:

“妾乃李秀才之妻。我丈夫新近中舉,回家祭祖,沒有躲避,叫龐子瞧見,把我搶到船上。我夫就寫了副對聯,雲‘曰忠,曰孝,口口聲聲敬皇上;又搶,又奪,樁樁件件害百姓’,告到知縣那裏。哪知知縣為虎作倀,不但不理,反把我夫交給他們,他們把他殺死,剁成肉泥,每天灑一點到湖裏去喂魚,慘啊!”

老包聽了也異常氣憤,隻是不動聲色地說:

“大姐,聽說開封府包大人鐵麵無私,你給我個憑記,我替你告狀去!”

那少婦一聽,忙站起來,從口袋裏掏出一張紙,包了點船頭筐子裏的肉泥,又從身上拿了一條羅帕包著扔給老包,說:

“大哥,我謝謝你!這一生不能報,來生當牛作馬再報!我之所以苟且偷生,正是為了這一天。”

老包向少婦點點頭,收下那包東西,聽到人嘶馬叫,知道龐氏父子回來了,就趕忙跑回第一條船邊,把羅帕包交給馬漢,說:

“悄悄地快回壽州城,宣布巡按大人到!”

“是!”

馬漢接受了使命,悄悄地溜了。

龐氏父子一回到船上,那少婦“通”的一聲,跳到了湖裏。爪牙們折騰了半天,也未撈到屍體。

船到壽縣,隻見旌旗蔽日,“肅靜”、“回避”兩麵大牌橫在路中,市塵喧囂,人聲鼎沸,要知縣趕快迎接巡按包大人!知縣嚇慌了,連滾帶爬地從船上下來,就跪在旗子下,連稱:“死罪,死罪,有失遠迎!”連頭都不敢抬。

龐國舅假惺惺地也從船上下來,說:

“包卿,辛苦了!包卿,辛苦了!”巡按大人“包”的旗子下,無人答話兒。龐國舅正在那兒張望找尋,冷不防,老包從他的身後過來,挽著他說:

“龐國舅,想不到我老包給你背了三日纖吧?哈哈!”

龐國舅回頭一看,包拯赤著腳,背上繞了纖繩,他開始“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繼而壞點子又上來了,對爪牙們喝道:

“混蛋,怎麼把包大人拉來背纖!”

隨即親手拿下纖繩扔掉。家人包興幫老包穿上袍服,他狗顛屁股似地忙著。老包說:

“國舅,這次為皇上采辦銀魚辛苦了!‘曰忠,曰孝,口口聲聲敬皇上’!”

“哪裏,哪裏。”

“‘又搶,又奪,樁樁件件害百姓’!”

“包大人,你說的我不懂。”

“嘿嘿,不懂?你‘豬鼻子插蔥——裝象’!我問你,李秀才在哪兒?”

“我不認得他!”

“昨日船上跳水的那少婦是誰?”

“是丫環!”

“哼哼!王朝,把羅帕包當國舅麵解開。”

“是——”

王朝解開羅帕包,包裏是李秀才妻子的一張狀子,還有李秀才寫的對聯和李秀才被殺的肉泥,血跡斑斑。龐國舅不敢瞧看,曉得事情不妙,雙膝跪在地上,叩頭如小雞吃米,口口聲聲哀求道:

“包大人,請看皇上的麵子,饒了我這一遭吧!下次再也不敢了。”

老包說:

“呸!升——堂!”

“喳——”

老包提筆判道:

“龐氏父子,榮膺顯爵,身受皇恩,豺狠狼貪,殘害百姓,雖皇親國戚,亦罪不容赦,虎頭鍘且把威使。知縣身為百姓父母之官,助紂為虐,狡而多詐,是宜刀割首級,示眾三日,立即押赴瓦埠湖畔執行!”

“喳!”

一聲鑼響,龐氏父子和知縣就一命嗚呼!

鄭成功在台灣

鄭成功收複台灣後,派何廷斌前往高山族聚居的山村了解情況,並向當地民眾說明義軍來此是為了趕走荷夷,收複國土,拯救人民的。

原來,荷夷利用傳教士散布謠言,說“國姓爺”打來,為的是搶奪財物,見土番就殺,見番舍就燒。嚇得高山族同胞人心惶惶,把糧食都藏起來,把壯丁送往深山石洞裏躲避,不敢呆在村社裏。

何廷斌回來把詳情報告以後,鄭成功屈指一數,登陸已經十二天,該到高山族同胞那裏走走看看了。於是就攜帶煙、布,由何廷斌帶路,往新港、目加留灣、蕭壟和麻豆四大社去了。

一路上,何廷斌向鄭成功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物產資源。高山族的酋長,召集全村同胞,載歌載舞,歡迎鄭成功到來。酋長恭恭敬敬地獻上了四項禮品:黃金、白銀、稻草、泥土。

鄭成功收下泥土,高興地說:“我們都愛土地,這是祖先開拓的土地,聞到泥土的香味,我們的心就貼在一起了。”

酋長問:“四項禮品,黃金為先,怎麼不收金,隻收土?”

鄭成功滿臉笑容,回答說:“土地裏麵出黃金嗬!”

酋長說:“那麼就請再選一項禮品,作成雙吧!”

鄭成功就又收下稻草,激動地說:“我們一起在土地上耕種收獲,年年五穀豐登,人民安居樂業,該多好呀!”

酋長明白了鄭成功的心意,再也不勸他收金銀了。另外,民間還流傳著鄭成功幫助當地同胞發展生產的故事。

相傳,鄭成功收複台灣,常常帶楊英他們在高山族聚居的山林察訪。一路上,他隻見刀耕火種,農作活兒未免吃力費事,心裏惴惴不安,說道:“應該幫他們改進農技!”

楊英提出了倡議,給高山族村社每處送去一付鐵犁鐵耙,一頭耕牛;同時選派一些熟悉農耕的士兵,趕牛犁田耙地,好讓高山族兄弟看得懂,學得來,推廣農耕操作技術。

水虞厝是最早學會使用耕牛犁田、深耕細作的地方,這裏年年農業豐收,糧食成倍地增加,日子好比芝麻開花節節高。

喝水不忘掘井人,農業收成好,當然忘不了鄭成功的恩德。因為水虞厝和虞溪兩岸,住了一些來自晉江、泉州的居民,開拓荒地。鄭成功特地送來了八頭水牛,鼓勵發展農耕。這八頭水牛越繁越多,替附近的高山族兄弟耕田犁地,處處生產都有了好收成。不久,當地人募錢蓋了座大廟,要給鄭成功塑像。可是長輩們說:“鄭成功再三囑咐,開發祖祖輩輩的土地,是中華民族的大事,決不能把功勞歸給他一個人。”

為了尊重鄭成功的叮囑,水虞厝的大廟就塑了一頭大水牛,讓人們祭祀。不過每當人們朝拜大水牛的時候,都會記起鄭成功贈牛送犁耙的功績,都會講述鄭成功造福於台灣人民的故事。

歐陽修巧對賴秀才

從前,有一個賴秀才很喜歡作詩,可是他隻會作上兩句,不會作下兩句,你說他,他還不服氣。有人告訴他:在歐陽縣裏,有一個歐陽大莊,莊裏有一個先生,名叫歐陽修。此人出口成章,不管什麼詩都會作。這個賴秀才聽說後,就趕快跑著去找他。

走到半路上,他遇了一片幹棒帳子,就作詩了:“遠看黑嚓嚓,近看賽麻杈。”完了,沒詞了,又走。走著走著,又遇見一道河,河裏有一些老白鵝,就又作詩了:“忽遇一道河,一群老白鵝。”沒詞了,又走。走著走著,又遇見一道溝:“忽遇一道溝,去找歐陽修。”他嘴裏說著去找歐陽修,就來到了歐陽莊。

在莊頭上,他遇到了一個老頭,說:“老先生,這是什麼莊?”

“歐陽莊。”

“有個歐陽修老人,你知道在哪裏嗎?”

“你找他做什麼?”

“我聽說這個老先生會作詩、對詩,我找他教教我。”

“你有什麼詩難對,說給我聽聽。”

“別的我也不說,我就說說我走在路上得的。”

“你說吧。”

“我遇到一片幹棒帳子,就作了首詩:‘遠看黑嚓嚓,近看賽麻杈。’”

老先生說:“未結黃金果,先開玉白花。’這不就對上了嗎?”

賴秀才說:“是不假,俺怎不會說呢?”

老先生也不理他,問:“還有什麼?”

“忽遇一道河,一群老白鵝。”

“鵝在水麵上,黃爪泛綠波。”

“忽進一道溝,去找歐陽修。”

“修也不知你,你也不知羞。”

對完了,賴秀才知道自己被罵了,就問:“你這位老先生學問這麼高,你叫什麼名啊?”

“我就是歐陽修。”

錢王除神

錢塘江的潮水一直就很大,潮頭又高,來勢又猛,因此兩岸的堤壩,總是這邊才修好,那邊又被衝垮了。

“黃河日修一鬥金,錢江日修一鬥銀。”湖水給人民帶來的災害,從這句話裏就可以想到了。

到唐朝末年,有個吳越王叫錢鏐的,勇猛無比,當時人們都稱他為“錢王”。

錢王治理杭州的時候,感到各種事情都還容易辦,就是這道江堤難修。每次江堤剛剛要修好,一下子大潮又把它衝垮了。錢王生起氣來,限期叫手下人一定要修好。錢王手下的人很著急,隻好把實情報告錢王道:

“大王,這江堤還是不修吧。因為江裏麵有個潮神,專跟我們作對,等到我們把江堤修得差不多了,他就興風作浪,鼓起潮頭,把它衝塌了。”

錢王聽了滿肚火,氣得胡子一根根都直豎起來,瞪著眼厲聲喝道:

“哼!你們這些沒用的家夥,為什麼不把那個潮神拖上來給宰了?”

手下人慌忙說道:“他是個潮神,跟海龍王住在一起,我們哪能夠去找他。何況他來的時候,隨著潮水翻滾,全身都在潮頭的海水裏麵,我們看不到,更沒有法子去捉拿他。即使乘著鐵打的船去尋找,一碰到潮頭,也會給它吞沒了。”

錢王聽了,兩眼直冒火星,大吼道:“呸!難道就讓這個小小的潮神來胡作非為?”他想了想,說:“好,讓我親自去降伏他。到八月十八這一天,給我派一萬名弓箭手在江邊,我倒要去見見這個潮神!”

你知道錢王為什麼選八月十八這一天?原來八月十八是潮神的生日,這一天潮頭最高,水勢更是排山倒海,凶猛無比,潮神這天總是騎著白馬,跑在潮頭上麵。

八月十八到了,江邊搭起了一座大王台,錢王一早就到台上觀看動靜,等待潮神到來。可是那一萬名弓箭手,卻陸陸續續,遲遲還未到齊。錢王就問為什麼還沒有到齊,還不排好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