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找重慶的第一座機場(2)(1 / 1)

秘密重慶

文/昉藍

但這些飛機怎麼運到重慶呢?在運輸過程中,還要麵對另一個棘手的情況,就是蔣介石似乎已經注意到了劉湘的動向。劉湘的所作所為,在蔣介石看來,就是地方勢力在擴充軍事實力,因此,他必定要出手阻止飛機入境。也就是說,這些飛機不僅要全部安全運到,還必須避開蔣介石暗中設下的重重檢查。

人們很自然地想到由飛行員直接駕駛飛機飛到重慶。這的確是最便捷、最隱蔽的方式:先通過海船把飛機從法國運到越南河內,隨後由飛行員駕機從越南飛越廣西、貴州到重慶。1928年,8架戰機順利抵達越南河內。吳宥三帶著外籍機械師趕到越南河內的白梅機場,試圖飛回重慶。但吳宥三的這次飛行差點機毀人亡。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在廣西和貴州交界處,吳宥三遭遇雷雨,隻好迫降在水田裏,飛機的機翼全部折斷,隻得報廢。

鑒於飛回來這個辦法不夠安全穩妥,就隻能改走水路。民生公司的貨船到河內將飛機運回來。為應對蔣介石的攔截,貨船到上海時掛了英國國旗,這才順利地躲過了檢查。

1930年2月11日,一架飛機從廣陽壩機場起飛,引來村民的驚歎和觀望。駕駛飛機的人正是吳宥三,雖然他看不到人們臉上的驚喜,卻第一次從高空俯瞰到欣賞到了兩江環抱山城的美景,那個時刻,他絕對是重慶最幸福的人。

保衛重慶天空的第一仗

劉湘對空軍的大筆投入在抗戰期間顯示出了它的價值,抗戰爆發後,廣陽壩機場成為保衛重慶的重要軍事基地。

抗戰初期,駐紮在廣陽壩機場的是空軍第四大隊“誌航大隊”。“誌航”一名取自第四大隊首任隊長高誌航。1937年11月21日,高誌航在帶傷迎戰日本空軍時遭轟炸犧牲,為表示紀念,第四大隊又被叫做“誌航大隊”。與他們共同駐紮在廣陽壩機場的還有蘇聯援華飛行隊。那時候的廣陽島上,除了戰鬥機,最搶眼的無疑是這些穿皮夾克、體格健碩的中俄飛行員。

這支空軍大隊拉開了中日空軍在重慶上空的戰鬥序幕。

1939年1月15日,悲愴恐怖的防空警報響起,36架日機空襲重慶。“誌航大隊”的空軍將士迅速駕機升空迎戰,這是重慶上空爆發的首次空戰,戰鬥結局是四架日機中彈。

不久之後,重慶遭遇“五三”“五四”大轟炸,這是“重慶大轟炸”中非常慘烈的一次。日軍在轟炸中大量使用燃燒彈,造成重慶市中心起火,大火持續了兩天。此次大轟炸中,“誌航大隊”幾乎全員出動,以25架戰機迎戰45架日機,奮力回擊,最後擊落日機2架、重創2架。

1939年6月11日,日機第6次轟炸重慶,“誌航大隊”派出15架戰機升空攔截。追隨高誌航參加過淞滬、封邱、棗莊等空戰的中隊長梁添成主動要求出戰。他駕機在空中與日機周旋,從菜園壩驅趕日機到唐家沱。梁添的飛機不幸中彈,他卻沒有選擇迫降求生,而是駕駛飛機撞向敵機,與敵人同歸於盡。

翻開“誌航大隊”副中隊長龔業悌的飛行日記,可以看到更多珍貴的記載:1940年,日本空軍對重慶大規模轟炸,我在9月10日和12日兩次攔截戰中,與戰友並肩合作,擊落兩架敵機,受到兩次嘉獎;在“9-13”重慶大空戰中,我擊傷日機後,遭到幾架敵機報複圍攻,被迫跳傘,降落在豐都……這一場遭遇戰也是龔業悌的最後一次飛行,因為他跳傘雖保住了性命,卻因傷再也不能駕駛飛機。

在經曆了武漢會戰等重創後,中國空軍的實力已大為削弱。即便如此,以廣陽壩機場作為基地的“誌航大隊”依然在重慶的領空保衛戰中給了日軍有力的回擊,以至日軍曾在《101作戰概要》中記述:“重慶不好對付。”

當地人說,廣陽島未來會成為一個生態休閑島,還會有修建海洋館、濕地公園等,據說筆者之前遇見的工地就是一個個的規劃場所。這樣的規劃讓當地人內心湧起百般滋味:更多的現代建築興建在這裏,可以增加小島的人氣,不至於讓這裏越來越荒涼。但是,這樣的建設會破壞廣陽壩機場的舊址嗎?他們很是擔心。畢竟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一直將這座沉靜在曆史光影中的小島視為“英雄之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