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壺(1 / 1)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的題目是:《芙蓉樓送別辛漸》,作者是盛唐開元、天寶年間的才子王昌齡。盛唐是詩歌的黃金時代,詩人燦爛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數不勝數,而王昌齡無疑是其中異常閃亮的一顆。雖然他存留下來的詩歌並不多,可幾乎首首都膾炙人口。

王昌齡仕途不順,兩次被朝廷貶竄到偏遠荒涼之地。即便如此,他還是不願隨波逐流,詩人孤高耿直、不拘小節的性情始終不改,正如他詩中所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忽然之間想到王昌齡,還是因為王昌齡寫下的從軍行組詩。《從軍行》原本是樂府歌曲,唐代詩人用這個樂府舊題寫下的邊塞詩非常多,然而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恐怕還得數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茲錄其中幾首如下。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裏愁。

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穀渾。

王昌齡一生坎坷,結局更是不幸,當我們在吟誦這樣大氣磅礴的反映軍旅生活的詩歌時,誰能想到這位才子最後竟然慘死在一個軍閥的屠刀之下!

據《新唐書》記載,“安史之亂”爆發後,王昌齡因避戰亂而回到故鄉江寧,結果他逃離狼窩卻進入了虎口。亂世之中,人命輕如鴻毛,王昌齡回到江寧沒多久就被譙郡太守閭丘曉殺害。

一代才子死得不明不白,但是故事至此並沒有結束。大概是惡有惡報吧,閭丘曉擁兵自重,乘亂草菅人命,他自己也沒得到什麼好下場。

天下大亂之際,處於江淮糧倉咽喉之地的睢陽城被亂軍圍困將近一年,城中糧盡箭絕。此時,朝廷拜宰相張鎬為河南節度使收複失地,張鎬聽說睢陽危急,他率軍倍道急進,同時命令浙東、浙西、淮南、北海以及譙郡等地出兵共救睢陽,混亂之際,宰相的命令居然沒人放在眼裏。等張鎬大軍趕到,睢陽城已經陷落三天了。張鎬命令各地軍隊速速前來集合,譙郡太守閭丘曉桀驁不馴,眼見各路軍隊都去集合了,他才慢騰騰的去報到。

為了立威,張鎬決定殺雞嚇猴,他下令將閭丘曉大棒杖殺。到這個時候,閭丘曉桀驁的性子全不見了,他一把鼻涕一把淚地乞求說:“饒命啊。丘曉有老母在堂,如果我死了,母親就無人奉養了。”

張鎬冷冷地問他,“王昌齡的家人,又有誰來奉養呢?”

閭丘曉無言以對,隻有乖乖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