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製度下的事業單位成本核算與管理
民生金融
作者:王雪梅
【摘要】事業單位的會計製度從2013年起實施,隨著事業單位改革以及國家財政改革的加深,新會計製度要求事業單位加強成本核算與管理,提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監督管理機製,保證成本核算管理的質量和效果。新會計製度下,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中呈現出一定的問題,不利於成本核算質量和效果的實現,因此必須做好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
【關鍵詞】新會計製度 事業單位 成本核算 管理
我國的事業單位正處於改革的關鍵時期,麵臨著嚴峻的挑戰和機遇,事業單位要實現良好的發展就需要加強財務管理的工作,做好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減少事業單位發展過程中的成本浪費,促進事業單位實現良好的改革與發展,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
一、新會計製度下事業單位進行成本核算與管理的意義
當前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事業單位也處於改革發展的重要時期,麵臨著嚴峻的挑戰,這時事業單位加強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事業單位是中的部分工作是一種生產性的內容,是一種無形的服務,需要繼續被改進。[1]加強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也滿足事業單位管理的需要,事業單位中的很多工作是有償服務,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事業單位的工作成績,進行成本核算能夠為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提供科學、可靠的費用支出依據,為事業單位各個部門製定預算目標提供指導,從而更加有效地控製事業單位的成本支出。此外,通過成本核算還能夠對內部的費用支出進行監督管理,避免浪費現象的出現。
隨著事業單位的改革與發展,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模式逐漸向企業管理貼近。在事業單位改革之前,事業單位進行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相關的收費標準,統計業務成績。由於是政府向事業單位進行財政撥款,事業單位就沒有必要進行各項經濟效益的考核和核算,將更多地精力放在實現社會效益上。而事業單位改革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事業單位要想生存發展就必須有足夠的物質保證,資金的來源也日漸廣泛,債權人需要對事業單位進行資金收益的索取,所以事業單位需要加強成本核算,了解資金的使用以及流向,更好的推動事業單位改革。
除此之外,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不僅要實現經濟效益,還需要注重社會效益的實現,進行財務管理就是為了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和預算,成本核算恰好幫助事業單位實現財務管理的目標,提升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實現良好的發展。
二、新會計製度下的事業單位成本核算與管理
(一)逐漸引入權責發生製
新會計製度背景下,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工作不僅需要利用收付實現製,還應逐步引入權責發生製,對於事業單位的各項收支來講,應該將各項工作活動責任人的權利和責任真實的反映出來,這就需要事業單位有相應的應收票據、應付賬款等,保證權責發生製落到實處。權責發生製不僅滿足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的需要,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權責一致。
權責發生製相對於收付實現製來講具有一定的優勢,權責發生製能夠有效地評價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為事業單位提供真實的成本信息,使事業單位的決策更加合理、科學。但是權責發生製相比與收付實現製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在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工作中引入權責發生製應是分階段、分步驟進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