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海餘生的女孩
王強
有個父母雙亡的小女孩和祖母在一起,睡在樓上的臥室裏。
有一天晚上房子著火了。祖母為了救這個孩子而死。火勢迅速蔓延,整個樓上都陷入火海中。
鄰居們叫消防隊來,無助地在外頭站著,因為火焰延燒到所有通道,根本就進不去。小女孩出現在樓上的窗戶中,哭喊救命,而人們卻聽到消防車會晚點才來的消息,因為還有另一場火災。
忽然間,有個拿梯子的人出現了,把梯子靠著房子,消失在屋子裏頭。當他再出現時,手裏抱著小女孩,他把小孩交給下頭等待接應的手,就消失在黑暗中。
調查顯示這個孩子並沒有活著的親友。幾個星期後,人們決定在該鎮大廳舉行會議,決定誰可以把孩子帶回家養大。
有個老師說她想領養這個孩子,她指出她該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個農夫願意用他的農田來將她養大,他說孩子在農場長大會又健康又勤儉。又有人說了話,提供了一些為什麼孩子該跟著他們的充足理由。
最後,鎮裏最有錢的人站起來說話了:“我可以提供你們所說的所有的條件,有了錢可以買所有的東西。”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始終保持沉默,頭垂得低低的。
“還有誰要發言?”會議主席問。
這時有個男人從大廳後頭走過來。他走得很慢,看來很痛苦。當他走到前頭時,他在小女孩麵前站直了身子,伸出手臂。眾人鴉雀無聲。他的手和臂膀都有很可怕的傷疤。
孩子大叫:“這是救我的人!”她縱身一躍,用手臂勾住這人的脖子,緊緊地抱住他,就像那個不祥的夜晚一樣。她把她的臉埋在他的懷抱裏啜泣。然後她看著他,對他微笑。
“散會!”主席說。他讓我從深鎖不露的痛苦中解放出來。
美的真諦
邦達列夫
什麼是美的真諦?是否是人對大自然反映的感知?
有時候我想,假若地球無可補救地變成了一個“無人村”,在城市的大街上,在荒野的草地上,沒有人的笑聲、說話聲,甚至沒有一聲絕望的叫喊,那麼這宇宙中鮮花盛開的神奇花園,連同它的日出日落、空氣清新的早晨、星光閃爍的夜晚、冰凍的嚴寒、炎熱的太陽、七月的彩虹、夏秋的薄霧、冬日的白雪將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我想,在這空曠的冰冷的寂靜中,地球立即會失去作為宇宙空間裏人類之舟和塵世穀地的最高意義,而且它的美麗也將毫無意義,消失得無影無蹤。因為沒有了人,美也就不能在他的身上和意識裏反映出來,不能被他所認識。難道美能被其他沒有生命的星球去感知、去認識嗎?
美更不可能自我認識。美中之美和為美而美是毫無意義的,是荒謬的和不切實際的。事實上這就像為理智而理智一樣,在這種消耗性的內省中沒有自由的競爭,沒有吸引和排斥,沒有生命的參與,因而它注定要消亡。
美不該是僵化的,她應有明智的評價者,或讚賞的旁觀者。須知美感——是對永生的臆想和信心,會喚起我們生的願望和博大的愛心。
美與生命是緊密相連的,生命與愛也同樣密不可分,而愛和人類則是密切相連的。一旦這些聯係的紐帶中斷,大自然中的美就會變得空洞直至消亡。
死亡是地球上最後一位藝術家所寫的書,可能也充滿了最富有天才的和諧的美,但它至多隻能算是無人欣賞的一堆垃圾,因為書的作用不是對著虛無喊叫,而是在另一個人心靈中引起反應,是思想的傳遞和感情的轉移。
世界上所有的展示著全部美的博物館,所有的繪畫傑作,如果離開了人類,都不過是一些可怕的、五顏六色的破板棚。
假如地球上沒有了人類,那麼,藝術的美會變得醜陋怪誕,甚至比自然的醜更令人惡心。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