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陳敬瑄,也在剛才的慌亂中被四處亂飛的鐵蒺藜在身上劃出兩道口子,甚至還有一根鐵蒺藜深深的紮進了前胸。如果不是戰甲內側還有上好的犀牛皮軟鎧,胸前的這根鐵蒺藜恐怕也得讓陳敬瑄靜養一陣子了。
“這個人!這個陰人!這個損人!!”等著城上承受的進攻逐漸減弱,陳敬瑄這才在親兵的保護下,找了一處較為安全的地帶,喘氣粗氣咒罵了起來:“竟然用這種卑鄙的辦法偷襲老子!簡直是無恥!!”
不過罵歸罵,那也隻是為了在口頭上解氣罷了,陳敬瑄也知道,兵不厭詐,不管是何種偷襲手段,隻要能贏了才是王道。而且,陳敬瑄的內心也明白的很,林楓的突然進攻根本算不上偷襲,因為那封信上寫了明明白白的四個字:“開戰,接招。”
陳敬瑄非常明白,要怪隻能怪自己,怪己方一直以來都是被楓家軍牽著鼻子走,楓家軍怎麼拽,他們就跟著怎麼走。如同己方是一件楓家軍手中隨意擺弄的物品一般,想怎麼擺就怎麼擺,想怎麼放就怎麼放。
看著城頭的防禦漸漸組織了起來,林楓也知道再打下去的意義也不大了,於是就傳令弩車,換成木杆弩箭,集中火力打擊城頭的叛軍。
之所以更換箭矢種類,是因為炮箭的造價太過於昂貴,而且製作炮箭的材料緊缺,不僅需要火藥和大量的鐵蒺藜做為主要原料,就連炮箭的外表,也是需要耗費大量的鐵,而林楓也很有自知之明,深信自己還沒能力在當地修建一座冶鐵工廠。
至於木杆弩箭,相對來就太廉價了,製作一根木杆弩箭,六七成的原料都是木材,而這周圍,隨便找一片林子,恐怕就能製出成千上萬的箭杆,而精鋼所製的三棱箭頭,相比炮箭來,不管是耗費材料還是製作流程都要簡易很多。
當弩車全部換成木杆弩箭之後,弩弦需要的蓄力也相對較了很多,射的頻率自然大大提高,平均每一分鍾可以出三到四支,整體效率提高了三倍不止。數十上百的弩箭集中一片目標,不要錢似得,瘋一樣呼嘯而去。
雖然沒有炮箭的威力大,但是重在數量龐大,數十支散著點點寒光的弩箭朝著一片奔去,光是其帶來的震懾力就非同一般,何況精鋼製成的三棱箭頭的擊穿力極強,很難有人能在木杆弩箭的集中針對下幸存。
至於敢這麼“糟蹋”木杆弩箭,那是因為此時的林楓已經有了源源不斷的後援,趕往蒙山接受諸葛成調遣的一萬援軍中,其中三千餘名能工巧匠,而他們的職責,就是日夜不停的趕製攻城器械。
除了大量的木杆弩箭外,還有改良之後的雲梯,加固之後的攻城塔等等重型攻城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