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大為:淘金“一帶一路”
財勢
作者:滕琳
自2008年至今,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可謂經曆了一個過山車式的發展,從盛況空前到市場需求持續不振,企業發展麵臨巨大挑戰,作為龍頭企業的三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集團”)對此感觸頗深。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逐漸展開,工程機械行業也將迎來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那麼,如何理解並把握住這個機遇?本刊記者專訪了三一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段大為。
借勢“一帶一路”
做企業就像大海行船,對於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而言,近些年,風浪有點大。
先是受2008年“四萬億”投資的刺激和地方政府的過度拉動,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出現井噴式增長。2010年,中國市場工程機械銷量超過全球其他市場的總和,裝載機增長近40%,挖掘機增長超過了70%。行業發展盛況空前,產能過剩也不期而至。
進入2011年以後,形勢急轉直下。2012年,行業內86家企業年銷售收入同比下降8.16%,利潤總額下降35.44%,銷售利潤率由2010年的10.78%下降到5.9%;2013年,93家企業與上年同比,銷售收入下降11.74%,利潤總額下降32.56%,盈利能力滑坡遠大於銷售收入。2014年行業主要上市企業利潤普遍下滑,有的甚至下滑80%。
今年6月,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蘇子孟分析2015年工程機械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時指出:“工程機械市場需求不足,主要經濟指標下滑,上半年企業麵臨的困難和挑戰普遍超出預期。總體看資金緊張,一些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相對突出;經過連續4年的下滑和調整,部分企業的經營風險加劇;受國際市場環境影響,出口繼續保持較低增速。”可見,當前工程機械行業仍麵臨著較大考驗。
作為較早出海的中國民營企業,三一集團在國際化發展征途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近幾年,受困於宏觀經濟和行業整體形勢,三一集團同樣麵臨著嚴峻的挑戰。
作為CFO,段大為的主要職責是“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確保讓公司這艘大船行駛在安全的海域”。對於過去十幾年在三一集團的工作曆程,他概括為“主要是在跟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做鬥爭”。
雖然眼前困難重重,但業內普遍認為,國家經濟發展總體向好,調整中蘊育著新的發展機遇。這其中最大的機遇之一,就是“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自2013年8月國家首次提出這一戰略後,2014年相關規劃部署迅速鋪開,中國與周邊國家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望提速。這不啻為工程機械行業有望回暖的一大政策利好,如何借力“一帶一路”戰略尋求突破,迅速成為企業的熱點話題。
“調整財務政策,幫助企業應對這一輪經濟調整,爭取為下一輪新的成長提前布局、尋找機會,是我當前的工作重點。”如今,段大為的工作邊界不斷延伸,除全麵的財務管理工作以外,他更多地在思考“一帶一路”戰略可能帶來的機遇、活化資產等戰略層麵的問題。
“在經曆了長達四五年的行業‘嚴冬’之後,‘一帶一路’戰略對整個工程機械行業而言是一個重大利好。”段大為肯定道,‘一帶一路’是大的政策規劃,前期開展過程中企業需要做很多具體的事情。這就像在風浪裏航行,順著浪頭的時候,即使不使勁也會被浪往前推著走;但是在沒有找到浪頭的時候,就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尋找或者是掀起浪頭,即要借勢打開企業外部的需求。”
今年初,三一集團成立了“一帶一路”工作組,段大為擔任組長,全麵負責此項工作。這對於三一集團和段大為本人而言,無疑都是一個新的課題,但段大為“很感興趣,也很高興能夠投身到這件事當中”。
段大為的工作隨之調整。過去,他更多的是在財務領域或業務層麵跟國際合作者接觸;如今,他工作中的合作、溝通半徑有了明顯的延伸,“這半年多的時間裏,我時常接待國內外的客人,包括一些國家駐華大使、外國政府官員、外國企業的合作者等。”
在與多方人士的反複溝通和思考過程中,段大為及整個工作組對“一帶一路”戰略的理解逐漸深入。“對於‘一帶一路’戰略,剛開始我們的認識很朦朧,隻知道它會帶來市場機遇,市場預期也很良好。但它具體好在哪裏,我們的機會又在哪裏 &; &;對於這些具體問題,我們的想法也在逐漸形成、清晰完善,並不斷深化中。”段大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