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怕多情/劉江濤
名作家哲斯特頓說過,最無聊的畏懼是怕傷感多情。我們因為怕人批評自己脆弱,就用一副老於世故的外表來掩飾我們的感情。心裏想說的是“感激萬分”,口頭上卻是輕輕一聲“謝謝”;心中想的是一旦分手不知什麼時候才相會,但是表現出來的隻是揮手“再見”。
許多人以為冷淡和不顯露感情是成熟的標誌。實際上壓抑著情懷,就像是生活在一個沒有鮮花、沒有音樂或是沒有爐火溫暖的世界中。因為我們有感情,所以向朋友和鄰居伸出友誼的手,擴大我們交友和友誼的圈子;因為有感情,才能成功地建立婚姻和家庭。婚姻必須有感情:就像是做生意必須有信譽那是一種不可捉摸的因素,卻比任何實際條件更有價值。溫情從不會破壞婚姻。與這相反,平實淡漠很容易使婚姻瓦解。
差不多每種有益於人類的進步,都有某個人的感情力量為推動力。發現胰島素的班亭醫生,出身於加拿大的農家。小時候有個親密朋友名叫珍妮,和他一起打球、爬樹、溜冰、賽跑。有年夏天,珍妮忽然不能和他玩了,她的“血中有糖”臥床不起。班亭始終耿耿於心。後來他學成行醫,立誌濟人。因為他對她有那一份情感,今日千百萬糖尿病患者才得以生存。
隻有小人才怕暴露真實的感情。而有所作為的人對內心的溫情毫不掩飾,恰似對待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生活一樣。詩人愛默生的嬌妻去世,他每天到她墳上去憑吊,兩年如一日。他是一代文壇偉人,可是聽他講演的人都有親切無拘之感。一個村婦在聽他講演之後說:“我們都是思想簡單的人,可是我們聽得懂愛默生先生的話,因為他直接對我們的心說話。”
羅斯福夫人艾蓮娜有一次心有所感,向經濟學家巴魯克請教。她說:“我的頭腦叫我做,可是我的內心叫我不要做。”
巴魯克的勸告是:“有疑問時,遵從你的心。如果因為遵從你的心而做錯事,不會覺得太難過。”
大人物都不怕真情流露,我們為什麼要怕?之所以怕,是因為我們從小就局限在生活的框框裏長大,一向認為在事業上不宜動感情,科學沒有感情,甚至對自己也不可溫柔多情。我們一定要把自身中最溫暖最美好的一部分壓住藏起,這種做法實在太沒有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