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梅大師隨機應變的傳說
1952年,慰問團到朝鮮戰場上,為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演出。演出經常是在露天搭起的舞台上,條件非常艱苦。
一天,梅先生演出《貴妃醉酒》,由薑妙香、蕭長華二位助演裴力士、高力士。恰巧那天有風,演到後半部,楊貴妃在百花亭醉酒,已有醉意,但唐玄宗還是沒有來。
楊貴妃心生怒氣,便拿伺候她的兩個力士耍笑。
戲裏有楊貴妃把高力士的帽子戴在自己鳳冠上的情節,稱為“冠(官)上加冠(官)”。
梅先生剛把帽子戴在自己鳳冠上,帽子竟掉在舞台上。
這時,如果是一般演員,要麼緊張地去撿帽子,要麼幹脆不撿了,這勢必會讓觀眾看出破綻。梅先生卻不慌不忙地繼續做出醉態,向扮高力士的蕭長華先生指了指舞台上的帽子,示意他把帽子撿起來,再由自己戴上。
蕭先生領會其意,把帽子撿起來,遞在梅先生手裏,梅先生重新把帽子戴上,戲繼續演下去。
台下觀眾,台上演職員,都認為梅先生在這兒加了戲,為的是突出表現楊貴妃的醉態。
還有一次,在政協禮堂演《鳳還巢》。演到程雪娥遵照父親的意思,在簾子裏偷偷相看書生穆居易的相貌時,有“遵父命在簾內偷覷才郎”等幾句唱,唱中有個“回龍”腔。
那天梅先生一時失神,竟然把這個“回龍”腔忘了。他隻好做了幾個點頭、羞澀的動作,用動作把這個沒唱出來的腔遮蓋過去。
前台懂戲的觀眾以及後台的演職人員,全認為是梅先生是加強表現程雪娥相中即將成為自己夫君的人而改的戲,就連電台錄音的人也都認為梅先生在這裏表演得相當細膩。
戲演完了,梅先生告訴後台的錄音人不要播這出戲,說剛才那個“回龍”腔,因想不出來,才使動作遮掩過去。不能讓學這出戲的人這麼學了去,以免謬傳。
作為一代藝術大師,他的隨機應變功夫讓人歎服,而他那種嚴肅治藝,不留漏洞的藝德和品質更令人欽佩。梅蘭芳的最後一次演出
1961年5月31日,梅蘭芳先生應中國科學院的邀請,到西郊中關村為科學家們演《穆桂英掛帥》。
那天,他在台上的演出狀態是兩年來的高峰,科學家們也都認為這是藝術欣賞上的一次享受。
演出結束時,科學家們熱烈地向梅先生和梅劇團的演員獻花道乏,梅先生和大家合影,又拉住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同誌的手,兩人合照了一張相。
當梅先生收到科學院送來的和郭老合拍的彩色照片時,還在上麵標明了演出日期。
這場演出後,梅先生本打算到新疆等地演出。可是在7月30日那天,梅先生由於急性冠狀動脈梗塞進了北京阜外醫院。
文化部副部長齊燕銘同誌在會議席中聽到這個消息,立刻給北京各大醫院的內科主任醫師打電話,請他們馬上到阜外醫院會診,並親自趕到醫院主持。
施行急救後,梅蘭芳的病勢曾一度穩定。
他未病之前,梅先生就說過要抓緊時間到新疆、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巡回演出,有機會還想帶著劇團到國外演出。以後,還要把主要時間用到研究和寫作上去。
當周恩來總理到病房慰問時,梅先生提到這次新疆之行臨時爽約,於心不安。總理安撫他要耐心養病,聽醫生的話。出院後,還要靜養一個時期,等身體完全康複了,想到哪裏演出就到哪裏演出。梅先生得到了很大的安慰和鼓舞,精神狀態好多了。
可是不久,梅蘭芳的病情就急劇惡化,8月8日終因搶救無效去世。誰也不會想到,梅先生在中關村的《穆桂英掛帥》竟成了他人生的最後一次獻演。周信芳豪門之戀的曆史佳話
裘麗琳是舊上海一位上流社會的豪門小姐,她父親中年就去世了,由於她母親善於理財,持家有方,把偌大的家產打理得有條有理。麗琳是家中三個孩子中年齡最小的,也是她母親的掌上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