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推出午門斬首”的來曆

午門位於宮城南牆正中,修建於明永樂時期。午門建築得高大而雄偉,是皇權至高無上的標誌之一。

明清時期,每年臘月初一都要在午門前舉行頒布來年曆書的“頒朔之禮”,遇凱旋獻俘等,皇帝還要親臨午門行受俘禮。

相傳自明代之後,如有忤逆之臣,惹得龍顏大怒,就要被推出午門外斬首。

那麼,皇帝為何要在如此神聖的地方殺人呢?

這還要從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說起。當年一些前朝的老臣對永樂皇帝此舉甚是不滿,朱棣怕他們謀反,於是就想找個法子威嚇一下文武大臣。他苦思苦想了好幾天,終於想出了妙招。

一日,永樂皇帝把他最信任的兩位大臣叫到了寢宮,一位姓蔡,一位姓劉,他們跟了他多年,都已年過六旬,他們也曾幾次求永樂皇帝恩準他們告老還鄉,但都未被批準。

此時,永樂皇帝寒暄了幾句,便恩準他們還鄉頤養天年,並說有一事請二臣幫忙。

兩位大臣連忙謝恩並問何事。

永樂皇帝說:“朕為了在殿上威震一下群臣,想在五天之後上朝時,讓蔡愛卿奏劉愛卿一本,說你貪贓枉法,朕佯裝下令將你推出午門斬首,到了門外,自有人將你送回府中,並有重賞。”

劉大臣聞此,心裏直犯嘀咕,這萬歲爺打發我回家就算了,怎麼還來這麼一招兒。

皇上自然明白他在想什麼,便說道:“劉愛卿,不必多慮,那午門乃皇宮禁地,怎能成為殺人之市,一來不吉利,二來國法家法也不容,朕隻是在眾臣麵前弄個樣子給他們看看。”聽完皇上一番解釋,兩位大臣才知道了皇上的“良苦用心”。

五天之後上早朝時,劉大臣在將要下早朝時才慢悠悠地走進殿來。永樂皇帝問他為何來遲,劉大臣說家中有事。此時,永樂皇帝臉色陡變,厲聲問道:“你另有所忙吧!”

劉大臣吱唔了半天,故意裝出很詫異的樣子。眾大臣更是麵麵相覷,不知所為何事。“劉愛卿,近日朕已接到三本奏折,均是奏你有貪贓枉法之事,還不如實招來?”說著他斜眼看了一下蔡大臣。

“萬歲,實屬冤枉,臣怎敢做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呀?”

“你還敢狡辯,蔡愛卿,把你的奏折當著眾大臣念上一念!”蔡大臣從皇上手裏接過奏折,念了起來。

“劉愛卿,你還有話可說?”

“臣有罪,還請皇上開恩,給老臣一條生路吧!”

永樂皇帝用眼睛掃視了一下殿下大臣,突然大怒道:“朕剛剛遷都北京,江山尚未穩固,你竟敢如此貪贓枉法,我有心饒你,但國法難容。來人,推出午門斬首!”

早已在殿門外守候的四個太監,應聲而人,架起劉大臣就奔午門外走,眾大臣見了一個個膽顫心驚,為臣這麼多年來,還是第一次見皇上發這麼大脾氣,說斬就推出午門斬了。一個個大臣呆立庭下,心裏直哆嗦。

那劉大臣被架出午門後,一聲“斬!”字,大臣們都以為真得給斬了,其實不然。太監們將劉大臣架出午門後就直接送他回到家中。第二天得到皇上密賞後,他就回四川老家去了。半月之後,姓秦的大臣,也得到皇上的重賞,回山東老家去了。

從此“推出午門斬首”,這句話就廣為流傳了。明清兩代確實斬過不少的王公大臣,但沒有一個是在午門外斬的,倒是有些大臣因觸犯了天條,惹怒了皇上,被拉到午門外“廷杖”致死的,但其與“斬首”有本質的區別。所以說“推出午門斬首”隻是皇上玩的一個小把戲而已。樂壽堂前玉蘭樹的傳說

相傳每年七夕節,頤和園的宮女和太監都要放假一天。晚上還要將首尾相接的船橋搭在昆明湖上,為的是讓牛郎和織女相會。屆時,兩溜兒串燈掛滿船橋,從佛香閣向下望去,好似人間天堂,景色非常迷人。

這一天宮女們白天可以在頤和園裏自由自在地玩耍,但她們每人必須做一盆景擺出來,如果準的盆景被慈禧相中了,不僅有賞,說不定還會放她出宮去。

這一年的陰曆七月初七天剛亮,宮女們就把自己精心製作的盆景,擺在排雲殿前,想討慈禧太後歡心。

可太後來了看了半天,也沒有多大興趣,都是鮮花豔草,千篇一律,沒有新意。

慈禧正在失望之機,忽然有一個盆景提起了她的興趣。這個盆景做的是一個小山包,山下有一條清水河,山頂上有一棵小鬆樹,樹下坐著一個泥捏的吹笛子的小孩。

慈禧很喜歡這個盆景,就讓人把作盆景的宮女叫來。這個宮女的名叫玉女,長得機靈漂亮,很討人喜歡,慈禧太後後來就把她留在自己身邊當貼身宮女。

這天,玉女一個人去仁壽殿取東西。剛走到玉瀾堂後院,從假山石後邊猛地竄出個人來,攔住玉女的去路,嬉皮笑臉地跟玉女說笑,這人叫端橋,是個貝勒的後代,現在在頤和園當差,平日為非作歹。

玉女正被他纏著無法脫身,這時從旁邊閃出一個人,一把把端橋推開,端橋這才識趣地溜了。

玉女抬頭一看,救她的這個人也是園裏侍衛,叫紮哈瑪。從那天起,倆人漸漸互生愛慕之情,可是園裏的規矩很嚴,兩人很難見一麵。

不久,紮哈瑪告訴玉女,自己馬上就要被換到其他地方去了。玉女一聽淚水漣漣,紮哈瑪讓她跟自己遠走高飛。

端橋調戲玉女沒有得逞,一直耿耿於懷,他天天注意著玉女的一舉一動。玉女和紮哈瑪的事情,他自然看得一清二楚。看見他倆親密無間樣子,他恨得咬牙切齒。

這天,端橋去找大總管李蓮英,兩人謀計了半天,李蓮英樂得哈哈大笑。說起李蓮英,隻不過是個太監,可他仗著自己是太後麵前的紅人,經常尋花問柳。此時他聽了端橋的話,又想霸占玉女。

李蓮英同端橋密謀之後,就將自己得來的一棵千年何首烏給慈禧太後送去太後一高興,就要賞他珠寶。這次,李蓮英什麼也不要,單單跟太後要玉女。太後剛開始不答應,李蓮英忙把玉女和紮哈瑪的事說了。

太後一聽,氣得火冒三丈。她想與其敗壞宮裏的風氣,還不如賞給李蓮英呢?

玉女聽說了此事,急忙去找紮哈瑪。兩人商量了一會兒,也沒有好的主意。最後隻能橫下心來,準備逃走。

當天晚上,他們趁著天黑,悄悄來到昆明湖邊兒上,劃著小船到了南湖島,隻要一出練橋就算逃出去了。可是,練橋的橋洞下早已安上了柵欄,想要逃出去是不可能了。兩人正不知所措,突然,橋上亮起了火把,陰險的端橋站在橋頭,命令弓箭手放射。

紮哈瑪擔心玉女中箭,於是拚命用身體擋箭,轉眼間,身中數箭,鮮血染紅了衣衫。玉女抱著紮哈瑪的屍體,放聲痛哭。這時,李蓮英乘著另一條船向玉女駛來,玉女滿腔憤怒,抱著紮哈瑪縱身跳進了了昆明湖。

玉女和紮哈瑪忠貞不渝的愛情感動了宮裏的很多人,他們悄悄地把他倆合葬在織女亭的旁邊。沒多久,墳上居然長出了兩棵玉蘭樹,一棵是紫色的,象征紮哈瑪赤誠火熱的心,一棵是雪白的象征玉女純潔無瑕的愛。

慈禧聽說了這件事,下令將兩棵玉蘭樹砍了,可剛砍沒多久,新樹就又長出來了,而且更加茂盛,兩棵玉蘭樹緊緊偎依,楚楚動人。

慈禧又命人將兩棵玉蘭樹分開種植,硬生生地將他們分開了,但沒多久,樹就枯萎了。直到慈禧太後死了,清朝滅亡了,兩棵玉蘭樹才又重新茂盛起來。仁壽殿大圓寶鏡的奇聞

頤和園裏的仁壽殿,是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召見大臣的地方。殿前寬闊的院子裏,種著四季常青的鬆柏樹,點綴著玲瓏剔透的太湖石,丹墀上擺著古銅寶鼎和龍鳳。

大殿裏邊兒就更氣派啦,紫檀雕的高台子上擺著龍案、屏風、寶座、孔雀翎掌扇以及仙鶴景泰藍香爐等用品。

殿裏還有兩麵一模一樣的大鏡子,在寶座的左右一邊擺著一塊,足有門扇那麼大。人們來到仁壽殿,都會問這兩麵大鏡子的用處。說起這兩麵大鏡子,還真是有來曆。

光緒皇帝有一個寵愛的妃子,叫珍妃。珍妃聰明伶俐,知書達禮,而且極有主見,她看到國家內憂外患,慈禧專權,心中非常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