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關帝廟與白馬告狀
在北京的廟宇中,關帝廟修建的最多,加上北京郊縣的關帝廟,全北京的關帝廟總數達二三百座之多。
這些關帝廟塑像大體相同,中間坐的是關公,手捋長髯,微閃丹目,手持《春秋》,白臉捧印的關平和黑臉托刀的周倉分列兩邊。廟門口的一副對聯,寫道:
“赤麵秉赤心,赤兔追風,一片忠心照赤膽;
青燈觀青史,青龍偃月,千秋義氣對青天。”
橫批:“亙古一人”。
北京城的關帝廟中,正陽門月城西側的關帝廟香火最盛。從明代開始,每年五月十三日,皇帝必遣太常寺上官行禮。除此之外,凡是國家有大災大難,皇帝或百官也會到關帝廟上香,焚表祭告。
這座關帝廟得到朝廷的青睞,據說跟明永樂大帝朱棣有關。
據說明成祖定都北京之後,四方臣服,天下太平。一年,漠北異族突來侵擾,成祖於是禦駕親征。兩軍激烈交鋒,大敗敵軍,敵軍逃入沙漠,成祖帶兵追趕,由於不熟習地形,竟不辨東西,幾乎迷路。
正在彷徨之時,突見前方霞光萬道,金光籠罩之下,一個頭帶夫子盔,身穿綠緞子蟒袍,外披墨綠色的鬥篷,上繡狻猊戲火,麵如重棗,臥蠶眉,丹鳳眼,麵生七痣,五絡長髯,手提青龍偃月刀的大將,驅著白龍馬在前方領路。成祖哪管那麼多,命令大隊人馬跟隨此將在大漠之中前行,終於全殲敵軍。大軍得勝後,成祖尋訪帶路大將,卻渺無蹤影。他細細回味帶路大將的容貌,突然省悟是關公顯聖。
明成祖凱旋回到北京,受到了百姓的歡迎。大隊人馬走到正陽門,突然從路西跟來了一匹白馬。見到皇帝,白馬淚如泉湧,四蹄刨地,迎天長嘯。
成祖定眼一看,這不正是關聖下凡的坐騎白龍馬嗎?白馬似乎有冤情向皇帝稟告,它將文武將官帶到了一個小酒店裏,最後在院子裏一棵老槐樹下刨出了一具屍體。
原來這個酒店是馮初麵夫妻倆受人資助開辦的,資助他們的是山西布商楊閃鳳。酒店開張後,生意非常紅火,此前楊閃鳳來店重敘舊誼,不想兩口子不知報恩,卻心生歹意,蓄意謀殺了恩人,並將屍體埋了自家院子的老槐樹底下。
馮氏夫婦原以為此事做的滴水不漏,不曾想,楊閃鳳的白馬逃出去,攔禦駕告發了他們。
成祖下令將二人就地正法,以儆效尤。行刑完畢,人們正準備安撫白馬,白馬卻早已不知去向。在旁的大臣都說是天降關聖,庇佑大明。大漠殲敵,得關聖佑護,回朝又遭神馬鳴冤。大明王朝真是國運天長,神明庇佑。
之後,北京城的關帝廟日漸增多。地安門的白馬關帝廟也因傳說而聞名。鋦白塔的神奇傳說
北京內城有九個門,其中西麵的阜成門,老北京人總叫它“平則門”,平則門已有500多年的曆史了,關於“平則門”還有一段“平則門裏鋦大家夥”的民間傳說呢!
平則門裏有一座錄應寺,也叫白塔寺。寺裏有一座上大底小的白塔,據說是遼壽隆三年(公元1096年)修建的,元朝叫大聖壽萬安寺,明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更名為“妙應寺”。
白塔寺前後重修了幾次,最後一次是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重修的。
當時,白塔經曆了相當長的年月,塔肚上出現了一道裂口子,眼看就要崩裂塌倒了。
守塔人趕快向上司報告了這一情況,消息傳到了皇帝那兒。皇帝立刻慌了,說:“這還得了!白塔可得要趕緊修好了,白塔是國都西麵的‘鎮物’,鎮物壞啦,就破了國都的‘風水’,破了國都的風水,國家的氣數就完啦,那還了得?”
皇帝馬上下旨召集能工巧匠修補白塔。可過了很長時間,也沒找到能擔當此任之人。
白塔寺的前麵,有個切麵鋪,有個鋦補缸的老頭兒,經常到這吃大碗麵,他總是不言不語的,吃完了飯,付錢就走,有時候,有那愛說話兒的人問他:“老頭兒,您會鋦什麼呀?”
老頭微微一笑說:“鋦大家夥。”
“那您管鋦酒盅兒嗎?”
“不管鋦酒盅兒,隻鋦大家夥。”
“您鋦的是什麼大家夥呀?”
“什麼大鋦什麼。”
大家都愛這麼問他,因為愛聽他說“鋦大家夥”,天長日久,“鋦大家夥兒”老頭兒幾乎是家喻戶曉了。
現在白塔這個大家夥裂了縫子啦,大家都發愁了,誰也沒心腸再問老頭兒會鋦什麼了。
這天,大家正在這家切麵鋪裏議論著白塔裂縫子,有的說:“白塔裂縫子,這得要拆了重修啊!”有的說:“拆了重修,那得多大工程啊!還不如把它鋦上呢。”有人說:“這麼大的家夥,怎麼鋦的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紛紛。
這時候,鋦補缸的老頭兒,掀簾子進來了:“喂,夥計,煮一斤寬條兒麵。”
大家瞧見他進來啦,有的就樂著說:“老頭兒,您會鋦什麼來著?”
“鋦大家夥。”
“白塔可以稱得上是大家夥,您會鋦嗎?”
老頭兒不假思索地說:“會鋦。”
大家聽了,都笑了起來,有人說:“您要真能說到做到的話,我們大夥一定請您喝酒。”
過了幾天,人們發現白塔上真有七道光華燦爛的鐵箍,那個老頭兒自白塔鋦好後也沒有了蹤影。大家都說白塔上的箍一定是那老頭兒給打的,還說老頭說不定是魯班爺變的呢。
妙應寺至今仍紋絲不動地矗立在那裏,傳說中的光華燦爛的鐵箍已看不見了,但塔肚子上卻有幾條凸起的道道,人們一看見這幾條道道,就會想起這個鋦白塔的故事來。乏塔的離奇傳說
北京天壇的正東,體育館的東南,龍潭湖的北麵,在金朝的時候,有一座法藏寺,法藏寺的後院有一座玲瓏塔,此塔七層八麵,高有十丈,人稱“法塔”。後來又稱為“乏塔”。“乏塔”的故事是因魯班而起的。
據說,早年的北京東城一座塔也沒有,而西城卻有雙塔寺兩座塔、萬鬆老人塔一座塔、白塔寺一座大白塔、北海山上一座小白塔,共計五座塔,住在北京西城的人,曾以此自豪地說:“說北京嗎,西城五塔,東城無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