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領者(2 / 2)

這讓我想起中國道家的《陰符經》裏麵講的“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這些話。

瞽者就是盲人,因為他們是瞎子,所以聽覺敏銳,而耳聾的人卻視覺發達。

這是由於人都有自我補償的需求,越是有缺陷的人,自我補償的需求就越強烈,而動力也就越足,所以說“絕利一源,用師十倍”,就是勝過用師導引之功十倍的意思。

在莊子的文章中,他所歌頌的得道高人有些也是身有殘疾者。

而在中國武學曆史上,我們同樣可以看到,有很多武學宗師級人物原本都是體弱多病者,他們原本的身體素質還不如普通人,但卻能成為一代武學宗師,比如有“津門大俠”之稱的霍元甲。

所以有時越是有缺陷的人往往也越容易創造奇跡。

相信很多人如果看了聖女貞德的故事也一定會有難以置信的感覺,為什麼一個十八九歲好象還沒什麼文化,也沒什麼社會閱曆,就這麼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村姑娘,居然能夠成為法軍將士們的精神領袖,竟然會讓英軍侵略者聞風喪膽?

這說明人的心靈潛能是難以估量的。

我現在所研究的靈性領導力修煉學,也正是想借助於一些高級精神修煉技術來完備自我心靈,開發心靈的潛能以提升領導能力。

其實從更究竟的角度來講,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隻是為了完善我們的人格,而不在意能不能成為領導。

很多偉大人物從來沒當過領導,但他們依然是偉大的。

換句話來說,即使能夠成為領導,那也不代表什麼,當領導隻是生命眾多成色當中的一個,隻有放下領導身份的人才能真正成為人們心中的領導。

我認為,不管我們在做什麼,其實我們都隻是在做一件事,並且是永遠在做這件事,那就是:在服務中完備自我心靈,並用自我心靈服務於世界!如此而已。

一個人的一生如一張紙,一篇短文,無論這篇短文是長的還是短的,都有他存在的一定意義,有的會很精彩,有的會很乏味,各具情態。

每個人的一生都與眾不同,在人生的這條道路上,會有石頭及樹枝等絆腳的東西,更會有搗亂你視線的樹林,它們組成一個迷宮,讓你深陷其中,隻有強者才能正確而不悔地走出迷宮。

而在現實生活中,唯一能夠領導我們的隻有書,它是一個指南針,在白天為你指導方向;它是一個手電筒,在晚上為你照明,害怕你迷路。

它像一個天使,會在你困乏甚至想放棄時,支持你,鼓勵你;它像一位慈祥的母親,永遠不會嫌棄你,拋棄你;它像一朵美麗盛開的鮮花,永遠不會阻止你欣賞它,回味它。

書——它隻會無私奉獻地讓你允吸著它甘甜而又清澈的乳汁,讓你在厄運中找到快樂,在快樂中戰勝困難。

它會廢寢忘食的引導你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為你介紹知識海洋裏各種各樣的好玩事。

它還會讓你感受世間冷暖,明白是非曲直,不僅讓你感受生活,還教你如何正確而又快樂地度過生活。

經過書的聰明引導你會發現,人生這條路竟這麼容易地過來了,再回頭看看,原來自己已經走了這麼長的一條艱難之路,然而我們之所以能夠走出來,是因為我們有人生道路的領導者——書。

阿爹之所以會被人信賴,什麼事都會請他出手,隻因為他放下了他的身份,從而在他們心裏已將他命為領導者,甚至他們都有種依賴他的感覺。

阿爹很明白他在這群工人麵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存在,雖然有時候力不從心,但是他從沒說過什麼,隻要他能做到的,他一定會去做。

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何要這樣,他隻知道他是他們的依靠。

“阿爹,你說有辦法?是什麼辦法?”

“別急,辦法是有,隻是我要好好的計劃下,當然,到時候還是需要你們配合。”

“別說配合了,阿爹,你讓我們做什麼我們都會去做的,要知道我們可都仰仗你了。”

“那好,今天大家先休息,明天再細細和你們說。”

“好,聽阿爹的,大家先回去休息吧!”

隻聽見那些員工們邊走邊高興的說:“太好了,工資有著落了……”

看著這些人對自己期望如此高,阿爹就對自己說,一定要幫到他們,他比誰都清楚這些人有多艱辛。

為了生活,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幹別人不願意幹的活。所以阿爹他願意幫助他們。

隻是現在他真的不知道要從何下手,雖然說有辦法,可是那也隻是隨口說說的,他哪裏有什麼辦法,當時那情況,他能說沒辦法嗎?

這也不過是為了不讓阿強跳樓的權宜之計。

明天就要說出幫助他們的辦法?現在一時之間讓他找什麼辦法?

回到家中,阿爹和往常一樣拿起一本書開始看,因為隻有這樣他才能靜下心,才能讓自己想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