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行動(2 / 3)

這一連串的問題直接問倒了魏博文和豹哥兩人,事情的突變讓他兩人一時一個頭腦兩個大,現在事情越變越複雜了,也不知道這個消息可信度到底有多高?

“這樣吧,我看給小智打個電話,說不定他能提供點什麼。”

“也行,順便問問弟妹怎麼樣了。”

“那就先這樣,我先回崗位去,晚上再說。”

“嗯,也好。”

人生就是一場偉大的戰役,機會是靠機會得來的。

壞習慣能擺布我們,左右成敗。它很容易養成,但卻很難伺候。

成功地將一個好主意付諸實踐,比在家空想出一千個好主意要有價值得多。

聰明人說的話總能讓我記得很牢。有位聰明人說得好,“教育涵蓋了許多方麵,但是他本身不教你任何一麵。”這位聰明人向我們展示了一條真理:如果你不采取行動,世界上最實用、最美麗、最可行的哲學也無法行得通。

我們一直相信,機會是靠機會得來的。再好的構想都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計劃,但如果確實執行並且繼續發展,都會比半途而廢的好計劃要好得多,因為前者會貫徹始終,後者卻前功盡棄。所以成功沒有秘訣,要在人生中取得正麵結果,有過人的聰明智慧、特別的才藝當然好,沒有也無可厚非,隻要肯積極行動,你就會越來越接近成功。

遺憾的是,很多人並沒有記取這個最大的教訓,結果將自己淪為了平庸之輩。看看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你就會發現,他們都有在被動的活著,他們說的遠比做的多,甚至隻說不做。但他們幾乎個個都是找借口的行家,他們會找各種借口來拖延,直到最後他們證明這件事不應該、沒有能力去做或已經來不及了為止。

與這類人相比,我們似乎聰明、狡猾了許多。領導者們喜歡吹捧,而我們又是個主動做事、自動自發的行動者。然我們很樂意這樣的吹捧,因為我們沒有辜負它。積極行動是我們身上的另一個標識,我們從不喜歡紙上談兵或流於空談。因為我們知道,沒有行動就沒有結果,世界上沒有哪一件東西不是由一個個想法付諸實施所得來的。人隻要活著,就必須考慮行動。

很多人都承認,沒有智慧的基礎的知識是沒用的,但更令人沮喪的是即使空有知識和智慧,如果沒有行動,一切仍屬空談。行動與充分準備其實可視為物體的兩麵。人生必須適可而止。做太多的準備卻遲遲不去行動,最後隻會徒然浪費時間。換句話說,事事必須有節製,我們不能落入不斷演練、計劃的圈套,而必須承認現實:不論計劃有多周詳,我們仍然不可能準確預測最後的解決方案。

當然不否認計劃非常重要,計劃是獲得有利結果的第一步,但計劃並非行動,也無法代替行動。就如同打高爾夫球一樣,如果沒有打過第一洞,便無法到達第二洞。行動解決一切。沒有行動,什麼都不會發生。我們無論如何也買不到萬無一失的保險,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下定決心去實行我們的計劃。

缺乏行動的人,都有一個壞習慣:喜歡維持現狀,拒絕改變。我認為這是一種深具欺騙和自我毀滅效果的壞習慣,因為一切都在變化之中,正如人會生死一樣,沒有不變的事物。但因內心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很多人抗拒改變,哪怕現狀多麼不令他滿意,他都不敢向前跨出一步。看看那些本該事業有成,卻一事無成的人,你就知道不同情他們是件很難的事。

是的,每個人在決定一件大事時,心裏都會或多或少有些擔心、恐懼,都會麵對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擾。但“行動派”會用決心燃起心靈的火花,想出各種辦法來完成他們地心願,更有勇氣克服種種困難。

很多缺乏行動的人大都很天真,喜歡坐等事情自然發生。他們天真地以為,別人會關心他們的事。事實上,除了自己以外,別人對他們不大感興趣,人們隻對自己的事情感興趣。例如一樁生意,我們獲利比重越高,就要越主動采取行動,因為成敗與別人的關係不大,他們不會在乎的。這時候,我們最好把它推一把,如果我們怠惰、退縮,坐等別人采取主動來推動事情的話,結果必定會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