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串年(2)(1 / 3)

春節是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所以,我們一定要大力弘揚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突出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等等的主題,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曆久彌新、不斷發展壯大。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裏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複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麵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我們的生活充滿希望。春節說白了就是為我們對這一整年來的總覺,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統統都會在這一整年來做一個告別,告別後我們就會去迎接新的一年,也就就讓我們在新的一年新的開始,迎接新的明天。當然春節對每個人來說都有著不同的意義,但唯一一點相同的那就是,春節可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像那些常年在外工作的人都很難得跟家中的父母聚在一起,不管是朋友,親人,還是愛人,在這春節裏也隻有這一刻他們才能團聚在一起,溫馨的吃著這團圓飯。

廚房裏,小蘭和李百合兩人開始忙著今晚除夕的年夜飯,雨馨看著她們在那‘兵兵乓乓’的忙著,也想上去幫忙“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

“你就別來了,這裏有我和媽就夠了,你就去陪孩子就好。”

“孩子有韓哥哥博文哥他們看著,有我什麼事啊,我還是來幫你們好了。”

“別...你就別動手了,那個張曉不是馬上就要到了嗎?你就去陪她好了,不然就她一個女孩子在會不自在的,好了好了...你就別再這裏呆著,出去吧。”

“可是...”

見雨馨還要說什麼正在忙著洗菜的李百合說道“丫頭,你就聽小蘭的,出去呆著,外麵總要有個人照應不是,去吧,這裏有我和小蘭就行。”

“就是說嗎,快出去吧。”

見小蘭和李百合都堅持不需要自己幫忙,雨馨隻好走出了廚房“哦~好吧。”

“去吧。”說完雨馨隻好悶著頭腦走出了廚房。

本是在陪著小雨軒和小雨潔的韓智恩見雨馨不在正要找她,當他看見雨馨悶悶不樂的從廚房裏走出來,上前疑惑道“馨兒,怎麼了?怎麼一副悶悶不樂的?”

“韓哥哥,你說我是不是惹人嫌了啊?”

“怎麼會呢,誰嫌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