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命蒯祥設計建造皇宮(1 / 2)

朱棣命蒯祥設計建造皇宮

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當上了明朝的第三任皇帝。當上皇帝以後,朱棣自然就入住了南京皇宮。

可是,這位皇帝在南京城住得並不習慣,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他當上皇帝以前,他一直住在北平,也就是後來的北京,而南京的氣候濕熱,這和北平的幹燥氣候比起來,朱棣覺得簡直非常地不舒服。他在南京城委屈地住了四年後,仍然沒有適應南方的氣候,這讓這位皇帝很苦惱。

這時,朱棣的一個大臣丘福看出了朱棣的心思,就對這位皇帝建議說:“皇上,既然您住在南京城不習慣,那就不如去北平重新修建一座宮殿吧!”

朱棣聽了這個提議,非常開心,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於是,一場浩大的土木工程拉開了建造北京皇宮的序幕。

朱棣先派人奔赴全國各地去采購名貴木材和石料,然後運送到北平,光是準備工作就持續了整整11年。

修建皇宮需要大量的珍貴木材,珍貴的楠木就是其中的一種。楠木多生長在崇山峻嶺之中,百姓冒險進山采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後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

在京東通州有兩個地方都叫皇木廠,一個位於張家灣,另一個位於北關立交橋南。據記載,皇木廠因存儲建設北京所用皇家木材而得名。

據《通州文物誌》記載,明永樂年間建北京,自雲貴、巴蜀、湖廣、浙贛等南方所采辦之珍貴木材,自大運河運至張家灣,於此上岸儲放,然後經陸路運到各建築工地。

皇木廠南北約120米,東西約100米。皇木紮乘木排逆水而運,也有用船裝載。運河有些河段一天隻能行八九千米,從產地運到通州要兩三年,有些木排長達3000米。

皇木在明清之際用於建造或修繕北京皇家所用之宮殿,以及王府、衙署、壇廟、試院、學府、城門、牌樓、園林及陵寢等。通州兩處皇木廠所儲皇木大都用盡。

皇木廠的木材種類有鐵花梨、楠木、硬合歡樹、紫檀、紅木等名貴木材。據老工匠估算,以故宮的後三宮之一乾清宮為例,從地麵碼到頂層,木料大約用了5000立方米左右,這還隻是一個宮殿的用木量。

故宮裏麵9000多間房子,如此浩大的工程,所需木材經年累月,源源不斷通過運河輸送到北京,之後才有了“漂來的紫禁城”之說。

在通州北關立交橋南,這裏也有皇木廠,據文獻記載,在明嘉靖年間,由於紫禁城及皇陵等建築所需木材甚多,張家灣的皇木廠幾近飽和,而南方的木料還在源源不斷地運來,因此在此處另建了分廠,儲存有鐵梨木、大枋木等名貴木種。

開采修建宮殿的石料,同樣很艱辛。後來保和殿後那塊最大的丹陛石,開采於北京西南的房山。史書記載了運送它時的情景:數萬名勞工在道路兩旁每隔500米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臘月氣溫足夠低時,就從井裏打水,把運輸的道路潑成冰道,便於石塊滑行。即使這樣,還是足足用了28天的時間,才送到了宮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