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篇(1 / 3)

技巧1:從不抱怨老板及顧客

不抱怨的態度是人生的第一態度。

—阿裏巴巴創始人 馬雲

導購員常見的抱怨

在實際的銷售中,導購員作為一線銷售員,如果總是事事抱怨的話,那麼取得驕人的業績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事實證明,那些取得不菲業績的導購員往往都像“把信送給加西亞”的安德魯·羅文(Andrew Rowan)中尉那樣,他們從來不抱怨。

安德魯·羅文中尉在接受任務的過程中,沒有問為什麼,也沒有問怎樣才能夠送到,而是按照總統的命令,及時地將信送到加西亞手裏。

可見,在實際的工作中,導購員們絕對不要抱怨晉升機會為什麼沒有給自己,而應該多反思和捫心自問。當老板或者店長打算提拔導購員時,這部分愛抱怨的導購員在抱怨聲中就把被提拔的機會給葬送了。

研究發現,導購員可能會對很多事情產生抱怨,但從總體上講,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1)薪酬問題 薪酬問題之所以成為導購員抱怨最多的主要因素,就是薪酬問題是直接關係導購員生存質量的問題。比如,很多連鎖店薪酬與其他連鎖店的差異,不同崗位、不同學曆、不同業績薪酬的差異,薪酬的晉升幅度、加班費計算、年終獎金等都可能成為導購員抱怨的導火索。

(2)工作環境 在給導購員培訓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導購員經常抱怨連鎖店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而導購員抱怨的範圍非常廣,可以說幾乎包括了導購員工作的各個方麵,小到店鋪手提袋的質量,大到工作場所的地理位置、公交車的發車密度等。

(3)同事關係 在很多時候,導購員們還會抱怨同事關係。這主要集中體現在工作交往密切的員工之間,並且部門內部員工之間的抱怨會更突出。

(4)部門關係 在很多時候,很多導購員也會抱怨部門關係。究其原因,導購員之所以抱怨部門關係,主要是因為部門之間存在利益矛盾,另外就是部門之間的工作銜接不通暢。

可以看出,導購員的抱怨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情緒,當導購員認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會產生抱怨情緒,然而導購員卻不知道,抱怨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因此,如果導購員能夠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不斷進取、全力付出,這樣的晉升機會一定不可能會輕易溜走的。

2013年9月,北京某大型超市在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後,決定招兵買馬,繼續擴大開店的規模。

一天,北京W商場順義城東店店長霍軍正在進行導購的麵試。來麵試導購這個工作的人中,其中一位就是霍軍當年關係不錯的同事張曉,由於幾年未見,於是霍軍就讓張曉在會議室等一下,準備中午宴請張曉。

在談話中,霍軍了解到,張曉竟然被北京某大型超市辭退。事後,霍軍從北京某大型超市海澱分店店長那裏知道了原委。

剛開始,該大型超市海澱分店店長非常器重張曉,打算提拔張曉為服裝導購組組長。盡管張曉的能力非常強,但是張曉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時時刻刻在抱怨。

該大型超市海澱分店店長認為,人無完人,隻要張曉能改正自己的缺點,還是可以重用的。但是,自從做了服裝導購組組長後,張曉不僅沒改掉自己的缺點,反而變本加厲,甚至當著該大型超市海澱分店店長的麵抱怨不休。

於是,該大型超市海澱分店店長免去了張曉服裝導購組組長的職務,讓張曉重新回到導購的崗位上。

張曉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牢騷話更多了,不但自己消極怠工,還影響其他導購正常工作。該大型超市海澱分店店長再三考慮,還是辭退了張曉。

張曉被辭退之後,又應聘了幾家超市,都被錄用了。剛開始,幾家超市的店長都很重視他。可是,張曉愛發牢騷的老毛病改不了,結果同樣是遭到了冷落,張曉受不了冷落,一氣之下就又不幹了。於是前往北京W商場順義城東店麵試了。

反觀情景再現中的案例,在眾多導購員中,張曉本來可以被店長重用的,隻不過因為自己的抱怨給葬送了。這樣的教訓足以引起更多導購員的反思和反省。

在本案例中,我們不禁要問,抱怨能改變導購員的命運嗎?答案當然是不能的。在實際的工作中,抱怨不僅使得導購員缺乏責任心,而且還不能積極主動地工作,隻能徒增頹廢。

導購員愛抱怨的原因

事實上,如果導購員隻知抱怨,那麼長久的抱怨習慣隻能周而複始地重複,從而又加重導購員的負麵心情和不滿情緒,再一次引發更大的抱怨情緒,甚至可能會改變導購員的價值取向,使導購員在抱怨中錯失良好的發展機遇。

就像上述案例中,張曉如果能夠及時吸取教訓,盡可能在以後的實際工作中不再抱怨,憑借張曉的工作能力,就算加盟其他連鎖店,也會得到店長的賞識的。

可能有讀者會問,是什麼原因使得導購員在抱怨呢?原因有以下四個。

導購員愛抱怨的四個原因:

(1)利用抱怨的方式來發泄心中的不滿 當導購員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待遇時,往往會采取抱怨的方式來發泄心中的不滿,從而達到消除怨氣的目的。當然,抱怨是導購員一種最常見的發泄形式。一般來說,大多數導購員的發泄隻停留在口頭的抱怨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問題的解決,當情緒平穩下來時,導購員的抱怨也會隨即消失。

(2)張三抱怨,我也抱怨 雖然剛開始可能隻是某個員工在抱怨,但可能很快會引起越來越多的員工都在產生抱怨。這種現象並不奇怪,因為一部分導購員在抱怨時為了爭取更多導購員的認同,往往會不自覺地誇大事件嚴重性和範圍,並且會盡力與其他導購員的利益聯係起來。在這種鼓噪下,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導購員加入抱怨的隊伍中。

(3)與導購員的性格有著很大的關聯 研究發現,導購員愛抱怨,大多數與性格有關。麵對同樣一件不公的事情,不同性格的導購員,其情緒的波動程度相當大。在一些連鎖店中,總有幾個導購員喜歡抱怨,對任何事情都看不過去,甚至會為了一件小事就大動幹戈。

(4)年輕導購員心理承受能力差 有些導購員由於剛參加工作,其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有一絲的不公,他們就可能會抱怨。

由此可見,抱怨不僅阻礙導購員的工作積極性,在競爭激烈的連鎖店中,抱怨還可能引發最嚴重的內耗,從而讓抱怨的導購員喪失工作鬥誌,也會將這種不良好的負麵情緒蔓延到更大的範圍。

因此,這就要求導購員必須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態,將工作任務執行到位。所以,導購員要想提升自己的經營業績,除了要有能力外,還必須有積極的工作態度,絕對不能動不動就抱怨。可能讀者不知道,在任何一個店鋪中,不管是老板還是店長,都不會重用那些總是事事抱怨的導購員。

事實證明,在任何一個連鎖店中,總有那麼幾個導購員在抱怨:不是抱怨“我的工作真是無聊透頂”,就是抱怨“天天加班,都快累死人了”;不是抱怨自己“每天麵對重複的工作,我簡直要瘋了”,就是抱怨“我們的老板就喜歡拍馬屁的人”;不是抱怨公司苛刻的規章製度,就是抱怨老板的魔鬼管理;不是抱怨幹不完的工作,就是抱怨受不完的委屈……

其實,這些抱怨都是無處不在的。倘若導購員把抱怨當成了習慣,那麼導購員的工作責任心就會非常弱,甚至會把不良的工作情緒傳遞給其他的導購員,讓所有導購員看什麼問題都不順眼。

此刻,導購員的抱怨就像決堤的洪水一瀉千裏,四處泛濫。這樣可能會造成部分導購員被同事們認為是吹毛求疵,很難相處,被店長或者老板認為是牢騷滿腹,工作效率極低。更為嚴重的是,這部分導購員可能被老板或者店長認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