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牌樓的作用、種類和結構(1 / 2)

1.北京牌樓的作用、種類和結構

作用:作為裝飾性建築和作為街巷區域的分界

標誌

牌樓也叫牌坊,曆史上曾叫過綽楔、坊楔、華表等名稱。牌樓是有價值的曆史文物和北京古建珍品。

一座座古牌樓凝聚著中國的曆史,蘊含著中國的傳統文化,也體現出中國古代能工巧匠的無窮智慧。

牌樓的作用有的是作為裝飾性建築;有的是為了襯托出主體建築的氣勢;有的是為了表彰、紀念某人或某事;有的是作為街巷區域的分界標誌等。

北京是牌樓最多的城市,因為北京具有數百年的建都史,在此期間修建了許多座殿堂、廟宇和大建築群,這些建築裏麵,一般都有作裝飾或分界標誌的牌樓。

另外,在京城相對來說需要紀念和表彰的事件、人物要更多,所以此類裝飾性的牌樓也隨之建造了許多座。

元大都時,全城分為50坊,明代分四城(區),36坊,清代分五城(區),坊依舊。這樣牌坊作為街巷區域的分界標誌,在京城建造的數量也很多。

種類:“衝天式”和“不出頭式”

北京牌樓按形式一般分為兩類。一類叫“衝天式”,也稱之為“柱出頭”式。也就是說,這類牌樓的樓柱超過了明樓的樓頂。另一類是“不出頭”式。這類牌樓的最高峰是明樓的正脊,所以才稱之為“不出頭”式。

北京牌樓還可以按每座牌樓的間數和樓數多少來分類,如“一間二柱”式、“三間四柱”式、“五間六柱”式等。

牌樓的間數和頂數,大部分都是奇數。頂上的樓數,則有一樓、三樓、五樓、七樓、九樓等形式。在京城的牌樓中,規模最大的是“五間六柱十一樓”。

宮苑之內的牌樓大都是不出頭式,而街道上的牌樓則大都是衝天式。

結構:木牌樓、琉璃牌樓、石牌樓、水泥牌樓和

彩牌樓

從結構上來看,北京的牌樓可分為木牌樓、琉璃牌樓、石牌樓、水泥樓和彩牌樓五類。

第一類是木牌樓。這類牌樓數在各地流傳最多,在北京木牌樓的數量更是多的不計其數。

木牌的基礎(地下部分)用柏木樁(現代用水泥澆鑄),稱地丁。基礎以上各根柱子的下部用“夾杆石”包住(穩固樓柱),外麵再束以鐵箍。

“不出頭式”木牌樓,其柱子的頂端以“燈籠榫”直達簷樓的正心檁條,與簷樓鬥拱連接,上下一氣。

柱上不再裝有坐鬥,拱翹等都插入榫的裏麵。

街巷木牌樓頂部超簷部分很短,一般都做成懸山或廡殿式。每根柱端聳出脊外,柱頂覆以雲罐(也叫毗盧帽),使木柱免受風雨的侵蝕。

樓頂所有的瓦,要根據其所起的作用和不同的地點而定。宮廷木牌樓的頂部會使用不同顏色的琉璃瓦(以突顯其貴),而街巷裏的木牌坊的頂部以黑色布瓦為多。

第二類是琉璃牌樓。這類牌樓多用於佛寺、廟宇前麵。其造價也非常高,是一般牌樓所不能比的。這種牌樓最獨特之處是用琉璃磚砌壁麵時,隻用黃和綠兩種顏色,從遠處觀望,更能顯其宏偉壯觀、威嚴莊重。

第三類是石牌樓。這類牌樓造價也很高,主要分布在景園、街道、陵墓前。其結構也不一樣,有的極簡單,隻有一間二柱,無明樓。複雜的有五間六柱十一樓者。這也不能一概而論,有的雖為三間四柱式,卻隻有花板而無明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