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怒斥藤蘭(2 / 3)

“什麼意思?”武安國冷哼一聲,“僭越稱帝的人,能是什麼人?這種人既然我武安國不屑於相交,自然無需給你什麼麵子!那你又管我什麼意思呢?哈哈。”

武安國這一番話,卻與管寧割席斷交有些異曲同工之妙……都太直接了。

“藤蘭!”太史慈雖然與武安國交好,但是也沒想到武安國竟然會這麼不給麵子,而且袁耀也是他帶來的客人,這樣一來太史慈也未免有些沒有麵子,急忙勸道。

“子義,你不用勸我。袁術與袁紹一般,四世三公,世襲大漢官職,本應鋤奸佞匡扶漢室,但卻僭越稱帝,如此之人,又何須我多說什麼呢?”武安國好像是被孔融洗腦了的人,對袁術一頓批判,根本不在乎袁耀就在他的麵前。

這麼個毛頭小子,能幹什麼?武安國不禁鄙夷。

袁耀心裏麵那個氣啊,雖然袁術做的那些事兒袁耀也不讚同,傻啦吧唧的樹立個大靶子等著眾人合作來打,不是作死麼。

但是武安國就在自己麵前罵自己的便宜老爹,這樣不好吧?

“嗯?”袁耀的眉頭緊緊地蹙了起來,“武安國,我敬你是一位名將,但你不要辱人父親!”這種原則上麵的東西,袁耀不想讓步。

“反賊而已,我武安國又怎麼需要你的憐憫?”武安國不屑說道,將太史慈請入院中,但是卻將袁耀攔在了門外。

“哎!”太史慈歎了一口氣,自己怎麼就忘了武安國這一茬了呢,看來這次他太史慈是做了個壞差事,本想讓武安國見識見識少年英雄呢。

武安國從北海到廬江隱居就是因為孔融兵敗之後投了曹操,武安國雖然想要繼續追隨孔融,但是想到他自己如今的樣子,便沒有再去兗州。

而且武安國對孔融一直推崇備至,沒有去兗州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武安國認為曹操也是漢賊,所以這才一路繼續南下,劉繇率領同鄉太史慈等人被孫策打敗之後,太史慈奔逃到了廬江,正與武安國相遇,於是太史慈暫且依附了劉勳,而武安國則是在這山中結廬而居。

“那孔融又如何?”袁耀開口了,你不是罵我是反賊嗎,那我就反問一下你!

“孔文舉將軍尊崇漢室,又如何是反賊可比?”武安國聽到袁耀侮辱孔融,大怒道。

“好,”袁耀氣極反笑,“那我就幫你說說孔融的忠君!”

“武將軍,孔融是如何成為北海相的?”袁耀問道武安國。

“這……”武安國對著還真的不清楚。

“孔融是被董卓推舉成為北海相的!”袁耀哈哈大笑道,“董卓是什麼人,就不用我再來解釋一番了吧。”

袁耀繼續道,“董卓奸淫公主,夜宿宮人,廢帝立陳留王,滿朝文武隻有盧植一人反對,別無人敢言,你的文舉將軍又在哪兒?”

“信口雌黃!孔將軍當初與董卓不合,曾數次觸怒董卓,這難道還不是忠義嗎?”武安國立即反駁道。

“哈哈!”袁耀大笑不止,“董卓對蔡邕、孔融等很注意籠絡,但是這二人卻都安心受著董卓的禮遇?若是真的尊崇漢室,難道不是會站起來指著董卓的鼻子大罵嗎?就算你說孔融與董卓不合。!”

“但董卓廢帝自大,睚眥必報,殺了多少人?孔融真要觸怒董卓,董卓豈能容他?”袁耀一席話信手拈來,根本不帶停頓的。

武安國啞口無言。

這時候袁耀繼續道,“武將軍將漢室放在嘴邊,將孔融尊漢放在嘴邊,你可還記得左承祖?”

武安國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孔融任北海相的時候,黃巾軍起義,你口中的孔融將軍前去鎮壓,可惜沒有治軍之能,屢戰屢敗是否?”袁耀繼續問道。

“是!”武安國幹脆開始聽了,他發現袁耀說的都是事實。

“左承祖為他出謀劃策,讓他與袁紹和曹操結交,聯合起來攻打黃巾賊。你的孔融將軍認定了袁曹二人都是企圖顛覆漢室的奸賊,翻臉殺了左承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