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甚好啊!那你們說,若是有江東孫策相助,廬江是否應該借此機會出兵?”袁耀敲了敲桌子,繼續道。
孫策相助?楊弘不知道陛下為什麼會舉出這樣一個例子,若說江東孫策吧,即是一條真的漢子,又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梟雄,隻為利益,當然每個諸侯的骨子裏麵都流淌著意圖成為梟雄的血液,但是孫策卻有些太過霸道。
十幾歲就開始為了地位和兵馬在戰場上廝殺,如今僅僅二十多歲,就成為名震江東的一位諸侯,將嚴白虎許貢等人殺掉了,坐穩了了吳郡和會稽郡的諸侯王的位置。
可以說,年近二十多歲的孫策,半生都在戎馬倥傯中度過,遍耳都是殺戮與鳴金聲,孫策很傲也很有責任感,但是在楊弘的思想中,他是絕對不會主動幫助廬江的,除非有利益。
但是這是陛下提出來的假設,楊弘自然不敢去質問,想了很久才道:“孫策必當會襲取廬江!”
此言一出,袁耀頓驚,急忙問道。
“何出此言?”
“陛下,孫策,猛虎也,廬江與江東相鄰,襲取廬江之後江東就會以長江為壁壘,必當一躍成為最有實力的諸侯,無論廬江許給江東多少財帛或者糧草,都不如襲取廬江最為令孫策著迷。”楊弘頓了一下,繼續道。
“江東名將謀士多,昔日破虜將軍有忠烈之稱,頗能用人,因此收攏了一大批名將謀臣,帳下諸人,程普韓當黃蓋朱然等人,皆為曠世大將,孫策招賢納策,素有賢名,周泰更是在孫策江東數次戰役中立功無數,人稱鐵將。陸家周家等江東世家鼎力支持,張昭周瑜陸績等人世間稱頌,更有周瑜人稱詭譎之才。如此,孫策必然不甘屈居忍下。”
“而劉勳平庸,帳下更無多少大將,廬江若是出兵襲取海昏上繚,孫策必當攻其後,借此來獲取廬江。”
楊弘侃侃而談,最後望向袁耀。
袁耀嚇尿了,我的天啊,哪裏有這麼玩的啊,這古代的謀士的腦袋都是怎麼長的啊?未卜先知真的可以嗎?這樣侮辱來自兩千年後的大腦真的很愉快嗎?而且,怎麼後世之中記載的當時孫策來攻打廬江的時候怎麼我們楊弘沒說,要不就是說了沒記載?
袁耀當然不知道,楊弘是憋著腦子才擠出來這點東西的,要不是袁耀給了一個提示,恐怕楊弘是不會仔細去想,好在陛下麵前表現的。
楊弘跟劉曄比起來還是差了不是一點半點的,他畢竟是搞外交和內政的人才,若說是獻策論計還不如袁胤呢。
“陛下,楊司徒所言有理。在我看來,若是真的孫策與人結盟,必當反咬一口,先帝便是明證!”
袁胤又開始嚼舌根了,當時袁術正在內外交加最困難的時候,我們的孫策就離開了,還把袁術手底下的大將給拐跑了好幾個,想起這個來袁胤就不爽。
但是袁耀對這些事情都無所謂,來自後世,袁耀對名聲什麼的看的比誰都通透,劉跑跑所謂名聲,但是還是一個殺人無數的大惡棍,隻是人前人後不同罷了。
亂世之中哪一個將領不是在千萬枯骨裏麵走出來的?孫策離開自立很正常,因為孫策本來就是寄人籬下而已,而且自己的便宜老爹根本就沒給孫策留下的理由。
讓袁耀真的覺得厭煩的就是陳蘭雷簿那種類型的貨,因為他們不但背叛對他們一直以來都不錯的主顧,而且還搶劫一番。
甚至呂布在袁耀童鞋的眼睛裏麵都比較可愛,因為呂布第一次反幹爹是因為丁原對呂布太過令人無語了,一個明明可以在並州與蠻族廝殺的鐵血將領,竟然生生安排到了主簿中做了七年,想用的時候就用,呂布為啥還要熱臉貼人家冷屁股?
而第二次就是因愛生恨了,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其實也沒法苛責,所以說在袁耀眼中,亂世中對呂布的評價全都太狠了。
“海昏上繚?”袁耀喃喃道,如果今夜的宴會真的是為了海昏上繚的話,那就是說後世中的情節馬上就要上演了,而且就以廬江現在的兵馬來說,想要守住幾乎沒有兵馬的皖城,無異於癡人說夢。
“劉勳必定出兵海昏上繚。”袁耀脫口而出。
“陛下,你說我們要不要把這消息說出來?你說廬江是在劉勳的手中好,還是在孫策的手中好?”
黃漪懵了,剛才兩位謀士一通說,他到現在還沒抓住重點。
“陛下,以我之見,若要奪取廬江,至少需要五千兵馬,若是真的出兵,五千兵馬固守皖城,看城外鷸蚌相爭,廬江必當納入懷中。”袁胤沒理黃漪,抱拳道。
袁耀看著袁胤灼灼的目光,好像自己能憑空變出五千兵馬似的,頓時特別想抽他。
“你老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他娘的去哪兒給你弄五千兵馬?”
袁耀欲哭無淚,他突然發現,這幾個貨或許都把半年之內取廬江的豪言壯語給洗腦了。
“咳咳,此事稍後再言。”袁耀尷尬的咳了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