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北京王府今貌
醇親王府:室內裝修全部現代化
醇親王府是北京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等級最高的清代王府。
2003年,國家對醇親王府進行了一次現代化裝修。12月8日,維修工程竣工。
這次裝修對王府的排水係統、采暖係統、排雨水係統進行了全麵修整,安裝了中央空調及消防係統。
醇親王府的電氣工程也全部改換配電係統和電話係統,並增加了計算機局域網、衛星接收及有線電視係統。
該維修項目曾獲得2003年度“全國建築工程裝飾獎”。修繕一新的醇親王府,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國家宗教事務管理局的辦公地。
克勤郡王府:朗朗讀書聲聲聲入耳
克勤郡王是禮親王代善的長子,是清初“八十鐵帽子王”之一,這個王位是他死後追封的,克勤郡王府在順治年間建成,位於西成區新文化街(原名附馬大街)西口路北。
公元2003年11月,克勤郡王府由北京長城建築工程總公司所屬古建公司精心修繕後,不僅恢複了王府民國時期的舊貌,還按照清王府有關規定和克勤郡王府原貌,重新建造了府門和東西配樓等建築。
經過大修基本保持了清代王府建築的原汁原味。目前,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學生在此上課,每逢課上,總會有朗朗的讀書聲傳出來。
和親王府:被李鴻章改成西式建築
和親王府原本是貝子府邸,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建為和親王府。
清末,和親王府遭到毀壞,後北洋大臣李鴻章聘請法國建築師在王府舊址上重建了幾組磚木結構的樓群。
到了民國年間,和親王府先是被改為總理府,後又成為北洋軍閥段祺瑞的執政府。新中國成立後,和親王府成為中國人民大大學清史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所的辦公地點。
雖然和親王府原有建築隻保留有麵闊5間的大門和兩側門房,以及門內東西兩側廂房與門前曆經滄桑的石獅,但當有人在修築平安大道時提出將正門往北退後的建議時,還是遭到有關專家的反對,並最終保留了該王府大門的原貌。
老睿親王府:變為普度寺院
北京的睿親王府共有兩處:老睿親王府位於東華門外南池子以東,新睿親王府位於東城區石大人胡同中間路北。老睿親王府是多爾袞的府邸,乾隆年間恢複睿親王爵位後,其後嗣子孫的府邸則是新睿親王府。
老睿親王府最初建造在東華門外至南池子以東地區,原來是明朝皇城內南宮的所在地,清乾嘉年間淪為戶部分司存放緞匹錦帛的庫房。
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多爾袞死後,被不斷加罪,削爵鞭屍,致使王府荒廢。
康熙年間被改建成瑪哈噶喇廟,後又於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被乾隆皇帝賜名為普度寺。民國時期,普度寺逐漸淪為民居大雜院,直到1985年普度寺成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北京東城區南池子小學還占用其大殿。現在經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整治,已基本恢複原貌。
1984年,普度寺被定為北京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9月,居住在普度寺高台上的186戶居民全部搬遷,撤並了占用普度寺大殿的南池子小學,基本恢複了原有的範圍和規模。
禮親王府:院裏蓋起樓房
禮親王府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二子、清初開國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代善之府。
禮親王府位於西城區西裏城根南街,大醬坊胡同東口路北。從西皇城根南街南行大約200米,就是禮親王府現在的正門。
現在禮親王府院內己經蓋起了不少樓房,院內地麵已經硬化,辟為停車場。大醬坊胡同東口路北原來的王府正門,現在變更為側門,大門緊閉。
嘉慶十二年(1807年),禮親王府失火被焚。現在的禮親王府其實是嘉慶年間再次修建的,也是老禮親王府的一部分。
早在民國之前禮親王府就已經人不敷出,不僅將王府製藥秘方賤賣給同仁堂藥鋪以換取銀兩度日,而且不久又將位於海澱鎮的一座花園也抵售給了同仁堂,從而使這座王府花園更名為“樂家花園”。到了公元1927年,金睿銘在斷絕經濟來源並欠下數萬兩白銀債務的情況下,為了享受往日極為奢華的貴族生活,又不得不將禮親王府前半部租賃給了由蔡元培擔任校長的華北大學作為校舍。依賴租金勉強將日子挨到公元1943年時,金睿銘更是通過日本人市穀留治郎的介紹將禮親王府整個賣給了滿洲鐵路局,於是一家人不得已搬遷到吳量大人胡同的一處四合院內居住,沒幾年便一貧如洗不知所終了。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曾在禮親王府辦公,現在雖然是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也是國家經濟委員會的一處辦公地點。
慶親王府:用做辦公場所
位於西城區定阜大街的慶親王府,是末代慶親王奕劻的府邸,最初這裏應該叫輔國將軍府,因為他入住時隻是輔國將軍爵位,直到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奕劻逐漸由輔國將軍晉封為貝子、貝勒、慶郡王而至慶親王時,這座府邸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慶親王府。據清宮內務府檔案記載說,這座慶親王府原是道光年間大學士琦善的宅第,當時共有房屋160餘間,奕劻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遷居其中,直到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晉封為慶郡王時才按照王府規製予以改建。後來,隨著奕劻晉封為慶親王,乃至世襲罔替,進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領銜軍機處、就任第一位內閣總理大臣,開始逐年對慶親王府進行大肆興建,使其成為清朝北京王府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