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番對答下來,我已然知道了誰是誰。
現在抱著我的這個人定然就是蘇麻喇姑,而剛剛想阻止她抱我的人,一定是府中的夫人,我的額娘。
“最近瓔兒都讀了什麼書?說給姑姑聽聽。”
完了,這小丫頭讀什麼書我哪裏會知道!總不能亂說一氣吧!這府中有專門在書房伺候的小斯,我亂說是會被揭穿的。難道到時候,我再來個裝傻裝失憶?這豈不是太假了。
見我一時語塞,滿麵愁容,潤雪倒也聰明,懂得察言觀色,馬上開口替我解了圍。“回大姑姑的話,格格,這些日子老念叨李清照的詞,奴婢們聽了都特別喜歡。大姑姑,您可要聽聽?”
“好啊!瓔兒快給姑姑念一首最喜歡的。”
嚇我一跳,原來這小姑奶奶還在學詩詞,我還以為她都已經開始看二十四史、國家典章之類的東西了。幸好我平時就喜歡詩詞歌賦,所以,唐詩宋詞元曲什麼的絕對難不倒我。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我朗聲誦了李清照的《點絳唇》,我挺喜歡這首詞的,清心自然,不做作,把她當時心中所想所思,寫的明明白白,讓人一看就能感同身受。而且我覺得這詞中所寫之景之情,很適合我現在這個身體的年紀,羞羞答答,卻又期待並不明白是什麼的愛情。
蘇麻喇姑臉上多了幾分差異,她大概是沒想到,我會念這首詞。“原來我們瓔兒喜歡《點絳唇》,我還以為你這個小學究會喜歡《一剪梅》呢。”
“大姑姑,瓔兒這個年紀恐怕是不會明白什麼是愁,什麼是怨的。”額娘看看蘇麻喇姑,又看看我,輕輕的掩著嘴笑了起來,但我總覺得那樣慈祥的笑容背後,有著某種我尚未領會的深意。
“也對,咱們瓔兒今年也才九歲,連為何要低頭‘嗅青梅’都不明白,怎麼能懂得何物‘才下眉頭,又上心頭’。”蘇麻喇姑果然如曆史所述,學識淵博,為人和善,難怪她能輔佐三朝皇帝,並最終教育出千古一帝的清聖祖康熙爺玄燁。“等再過些年,瓔兒進宮選了秀女,我一定要代瓔兒向皇上討個恩典,請皇上給你指門好親事。”
“那咱們在這而,就先謝過大姑姑了。”額娘起身,微微福了福,眼角滿是笑意,就好似我現在真的要嫁一個好人家一樣。
我不由得覺得自己的命運可悲,在古代女人沒有自由,連婚姻都是別人說了算,做為旗人就更是不自由了,一到年紀就要進宮選秀女,自己的命運全看宮裏人的意思,真是可悲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