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劉露莎

歐洲杯之於中國球迷是四年一次的精神食糧,是很多人的青春記憶。

王小山:演員、出版人、專欄作家

這屆歐洲杯基本沒看。之前曾看過一天的比賽,但第二天打不起精神來,接連緩了兩天,耽誤太多事情。重要的是,現在看歐洲杯早已沒了當年的感覺了,無論看什麼球都不會再激動。我是1984年就開始看球的,好像是一場豐田杯比賽,那年普拉蒂尼帶的尤文圖斯取得了勝利。之後,印象最深的是1986年世界杯,那年馬拉多納連過五人。而現在,所有的人對我來說可能都算是新人,比如那個“思考人生”的巴神。

張恩超:榕樹下原創文學網總裁

盡管每場必看,但自從知道有賠率、盤口後,就再也找不到從前的感覺了。我是從1985年那會兒開始看球的,以前看球就是單純的找樂,現在是驗證自己判斷的樂趣。我印象最深的是1992年丹麥奪冠,當時正在上大學,渴望奇跡,丹麥奪冠夜的下半場學校停電了,是聽收音機得知最後結果的,我記得走廊裏滿是拿著掃帚的男生。這個場景可能會記一輩子。

韓喬生:中央電視台體育解說員

由於工作需要,每場比賽都會熬夜“戰鬥”。過去看歐洲杯是一種崇敬和期待,今年多少有點兒失望。有些球隊差強人意,有些球星也表現的不盡如人意,也許是我們的眼界要求太高了,而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別。比如荷蘭,這支賽前被認為奪冠大熱的球隊,竟然在死亡之組裏一分沒得。雖然首場比賽打的還不錯,沒想到後來卻是“黃鼠狼下耗子”,一場不如一場。

我印象最深的兩屆比賽,都是我去的前方。一屆是1996年歐洲杯在英國,另一屆是2002年歐洲杯在希臘。英國那次讓我最早開始知道體育真正的意義,當時東道主英格蘭在關鍵場次被淘汰。我印象中英國有很多足球流氓,然而那天現場所有觀戰的英格蘭球迷都非常的理性友好,給失敗的英格蘭隊在加油鼓掌,感謝他們。和我傳統印象中英國足球流氓的印象不一樣。後來我知道了實際上足球流氓隻是少數害群之馬,英格蘭的球迷都是十分遵紀守法的。

而今年比賽印象最深的是德國隊,其實對德國隊的印象也不是通過一屆比賽建立起來的。早在2006年的德國世界杯,那年雖然由於隊員年輕經驗不足倒在了半決賽上,但是就此走上了正軌,而球隊中的射手戈麥斯,還有到目前一直沒進球但卻是中場一道天然的屏障和攻防中非常關鍵人物的厄齊爾,都是給我的印象很深。另外,C羅在小組賽中的起伏也讓我印象深刻,此前我還以為C羅是“抱大腿”型球員,就是說必須有更強力的隊員給他支撐,關鍵時刻他未必能出來挑大梁。但現在的C羅在穆裏尼奧的調教下,已經發生很大變化。

阿乙:新銳作家,著有《灰故事》、《鳥看見我了》等

今年很少看完一場完整的歐洲杯,重要的是,也找不到以前的看球感覺了。對我來說,歐洲杯突然變得好陌生,完全沒有了代入感,因為連亨利、貝克漢姆這樣我熟知的球星都已到了職業生涯的邊緣。我大概是從1992年或93年開始關注歐洲杯的,印象最深的是意大利加時賽(2000年)奪冠的那屆比賽,維爾托德第90分鍾進球,特雷澤蓋加時賽絕殺。而真正通過歐洲杯認識了球星可能是2004年,那年我知道了巴羅什和努諾·戈麥斯。

阿丁:新銳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無尾狗》、隨筆集《軟體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