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的內容果不其然的就是關於段昭的處置,群臣分為三派,一派要求嚴懲,一派要求改過自新,一派不發表意見。
琦軒聽得就要睡著了,清晏問道:“父皇,一切聽憑你的裁決。”
“朕昨夜,已經將大皇子削去王爵,叫他好好做一個皇子。另外,日後,所有的王,都不得領兵,養兵。”琦軒憋住一口氣,說完這些話,已經很累了,又靠了回去。
既然已經下旨,那就沒有再商議的必要了,琦軒無非是跟他們耗時間,表示自己體力還撐得下去。
“既然大皇子以皇上龍體抱恙為由,行圍城之極端,皇上也懲處了大皇子,那麼微臣無話可說。”劉瑜先表明態度。
剩下的大臣也都紛紛表示沒意見,清晏知道母親臨時回宮,必定會生變,好在不影響大局,至於段昭那條小命,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
“兒臣認為,在這一次勤王之師裏,鳳長歌將軍表現突出,希望父皇給予獎勵。”清晏在為鳳長歌討賞賜,解決圍城之困,的確該賞賜。
“太子希望賞賜什麼?”
清晏聽得清楚,這一次,他叫自己太子,而不是名字:“論功行賞。既然是援兵及時援救,就要按照軍法來。兒臣不懂,還請父皇做主。”
“朕身體不適,明日再議。”琦軒散朝,也沒有離開,而是留下孫或問話。
孫或聽到皇上說論功行賞的事情要再議,就知道他一定是不喜歡周國舊臣。說來也是尷尬,陳國皇帝被兒子圍困,周國的兩員大將來解救。
孫或先問道:“說來也奇怪,陳國的軍隊按兵不動,周國的軍隊卻是趕來的及時。按照地理位置,周國不是更遠麼。”
“這不奇怪。陳國的軍隊,朕都叫他們原地待命。”
“皇上的意思是?”
“朕,要知道,清晏假如沒有軍權,還能不能坐穩江山。”
孫或點點頭,原來皇上心裏有底,那就好。“鳳長歌稱呼太子為少爺,太子稱呼鳳長歌跟霍青池為叔叔。看樣子,他們關係匪淺啊!”
“鳳長歌本是我陳國滄州人,鳳飛之子。誰料想鳳飛一門忠烈,被皇兄滅門。隻有他一個逃到周國,被季沐芳所救,就在季家住下。”
“原來如此。”
“那霍青池,是霍青城的弟弟,據說霍青城曾經在季沐芳失蹤之時,要娶小櫻。按照輩分,他也算是清晏的姨夫。”
“所以,他們是真的來救人的,難怪帶著那麼少的兵力,也敢來勤王。”孫或若有所思,“能將十六個州團結一心的,也隻有太子這特殊的身份了。”
“朕在乎的,是到底是誰,散布謠言。”這個人居心叵測,琦軒必須要除掉他。
“這還用說,必定是能從中得利之人,還得是讓大皇子信得過的人。”孫或所指,十分明顯。
琦軒心領神會,可還是不信。其實就算證據確鑿,他也不願意相信:“當初推薦清晏上位的也是他。”
“他隻是推薦而已,也許是投石問路。說到關係,我覺得劉瑜跟季氏,李氏,一世交好,對大皇子不過是統一之初有些依靠罷了。”在孫或眼裏,二臣,永遠不忠心。
“是啊!李楨,是清晏的舅舅。朕當初送給小櫻的夜明珠,她還送了一顆給李楨。而劉瑜跟霍青城同科,誌趣相投啊!朕居然相信他們會真的幫扶昭兒。朕,老糊塗了!”琦軒很是後悔,還好沒有釀成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