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樺終於找到了能進入北苑的內監,可以捎帶書信給孟筱。孟筱第一次收到李樺的親筆信,激動的熱淚盈眶。她趕緊收起來,怕別人看見。等所有人都離開了花房,她才悄悄縮在角落拆開信件。
徐州有了新的刺史,還是季家門生薛明。若是父親還在朝堂,或者長兄有所作為,王爺絕不會像現在這樣孤立無援。孟筱把信紙折好,裝好,揣在懷裏。要找時間,跟王爺報個平安。
李樺在徐州一直等消息,傳回來的是王妃在北苑並不是伺候太後,而是在花房養花種草。太後將六宮的杜鵑全部搬進北苑了,由王妃一人照顧。
杜鵑花,杜鵑花,李樺沉思,當初筱筱用來對付李櫻的就是杜鵑花。雖然父皇跟李櫻都在世的時候,曾經追查杜鵑花查到孟妃宮裏,但是父皇並沒有治罪。太後這是何意?
李樺跟太妃商議,太妃說:“要是太後知道了,早就給她女兒報仇了,孟筱還能活著養花?一定是不知道的。現在她人在皇宮,你看不見她,也救不出她,不如好好想想怎麼對付薛明。”
李樺無奈,也隻好先顧眼前了。
薛明在成王府像個癟三,大氣都不敢出,出了王府大門,就直起腰板做起了威風凜凜的刺史大人。
周國七州,一共就七位刺史。已經有兩位出自季文門下,禮部尚書又是季文長子,現在加上薛明自己,可以說季家占了半壁江山。區區一個沒有實權的王爺,給三分薄麵才來拜訪,還真當自己是多大的官。
徐州雖不及寧州繁華,沒有都城軍政要地,但也算個大州。薛明以為,隻要治理得當,還是很有作為的。新帝登基,一定喜歡下官們多交賦稅,太太平平。能夠一世為官,還能功成身退的,隻有老師季文一人。老師近在臨州,一定要抽時間拜訪取經。
新官上任,很多下屬還是保持觀望態度,畢竟之前是成王一人執掌大權。現在王爺還是王爺,多了一位刺史,真的很為難。
有些官員膽子大一點的,就去跟薛大人套近乎。“大人來我們徐州,有沒有拜見成王?”
“那是自然。成王乃是皇上的親弟弟,我受命治理徐州,自然是要拜見宗親王爺的。”薛明這話說的客氣。自己是皇帝的臣子,王爺是皇帝的弟弟,天下都是皇上的。
下官們就不方便繼續打聽了,隻跟朋友們說新來的大人很精明,小心伺候著。
小櫻看冰河融化,柳條發芽,一排新春景象,心情很愉悅。不知不覺,來到這個國家已經一年了,這一年裏,曾經努力做好一個公主的本分,最後還是不能勝任。如今隻求家庭和睦,財源廣進,那就再無所求了。
沐芳最近頻繁進宮,一定是皇兄著急部署。江山在父皇手裏,不緊不慢,一切以穩定為要,幾乎是無為而治。到了皇兄手裏,他今天撤掉這個,明天抄掉那個。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不想換血都不行。
還有兩個月就是恩考,已經有外地學子來住店了。能住得起芳菲樓的,家境都是十分不錯的。這次考試之後,酒樓的聲名一定會全國馳名的。
小櫻為了照顧學子讀書,將歌舞暫時撤掉了。雖然是有一些客人不滿,但是酒樓大門口寫著很大的告示,科考之前,為考生默聲。
歌女們自然也是不願意的。小櫻跟她們說,想一輩子跳舞的就好好練習,哪裏都是舞台。想跟著官爺做夫人的,好好讀書,我們酒樓多的是才女。
這一招果然管用,雖然歌女們沒有表演,沒有客官打賞銀兩,但是酒樓一下子成了書院,飯桌上,走廊上,隨處可見各個年齡段的人在捧著書搖頭晃腦的背誦。
沐芳笑言:“你呀!是把一個青/樓生生改成了書院了。”
“隻要名氣大,客源廣,有銀子賺,書院就書院。我們尚書府,不是出了父子兩狀元麼,現成的書院活招牌。”小櫻提到公公大伯,那是一臉的自豪。
梅如華在宮裏到處閑逛,整個皇宮就自己一個妃子,可謂三千寵愛在一身。
李楓跟她說,無聊的話,可以看看書。梅如華不像她同父異母的姐姐梅慕華那樣會撒嬌爭寵,李楓說去看書,她就真的抱著書看。
逛累了,就歇下來,宮人遞上一本線裝新書,是花草的養育方法之類的女孩子愛看的書。有一張講到杜鵑花的故事,杜鵑啼血很悲傷,梅如華感動的哭了。
她問宮人:“我們皇宮有杜鵑嗎?”
宮人回答:“宮裏的杜鵑,都被太後帶到北苑了,娘娘暫時看不到。等花開的時候,去拜見太後,自然能看到了。”
“我現在就去。”梅如華畢竟年幼,說風就是雨。
“現在去哪裏啊,朕的愛妃?”李楓不知何時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