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裏,杜汰靈不知何時自己悄悄騎馬離開隴西去了酒泉。兩日後,隴西王城為乞伏熾盤和禿發兩姐妹舉行婚禮,王城中熱鬧非凡,南涼王禿發利鹿孤為兩人親自主婚,一場隆重的婚宴就此展開。
建和二年,南涼境內出現祥瑞,大臣一起勸利鹿孤稱帝,禿發利鹿孤於同年稱河西王。
大祭司樂正斯說:“從前先君從邊遠的北方開始創業,披頭散發,衣襟朝左邊開著,沒有戴冠冕,到處遷徙不定,也沒建造城邑的製度,這才促成現在的中分天下,威震鄰國。現在陛下建大號稱王,確實順應天意。
但居住在安樂之地,並非是留給子孫的好法子;儲存在府庫裏的糧食、絲綢,滋長敵人來搶掠的欲望。而且帶頭興兵稱王稱帝的,一定不會成功,陳勝、項籍之事,這些都是前車之鑒。
應該把晉人安置到各城裏,勉勵和督責農業生產,用來供給軍隊和國家的需用,我們就訓練作戰用以誅伐還沒有歸附的人。如果東邊或西邊的敵人對我們有什麼舉動,就用計策來牽製他們;如果敵人比我們強大,我們就遷移以躲避鋒芒,不是很好嗎?”
利鹿孤聞言,點了點頭,叫聲叫“好!”。
同年辛未月丁未日,
由我和堂兄武台率軍攻打後涼呂隆,戰役持續五日,南涼打敗後涼軍,並擒獲後涼右仆射楊桓。
禿發傉檀對楊桓說:
“你要安逸地處於危險之境,不想擇主而事,難道要年老以後當了囚虜,這就叫做智嗎?”
楊桓說:“我受了呂氏的厚恩,讓我做尚書省的官職,即使是洪水滔天,我還要救主俱死,實在恥於做叛臣來見明主。”
禿發傉檀任命他為左司馬。之後說:“你真是個忠臣!”
同年,禿發利鹿孤強行遷移後涼二千多戶居民而回。
姚興的謀臣都說:“呂隆憑藉伯父的餘業,統治河外。如今雖然饑餓窘迫,還能夠支撐自己。如果將來物資豐富起來,終歸不是我們國家所能據有的。涼州地勢非常險要,世道艱難時就違逆謀反,世道清平時就歸順降服,不如乘他饑荒的時候奪取他。”
姚興就派使者來觀察虛實。
時局混亂,後涼都城姑臧穀的價格飛漲,一鬥值五千文錢,出現人吃人的情況,餓死十多萬人。城門在白天就閉上,路上見不到樵夫和拾柴的人,百姓中請求出城去給夷虜當奴婢的人每天有幾百個。呂隆擔心這樣會擾亂人心,就把他們全部坑殺,並將屍骸堆滿在道路上。
南凉河西王禿發利鹿孤對他的大臣們說:
“我沒有經國濟世的才能,慚愧繼承了大業,自從我登上王位至今天,已有三年了。我雖然日夜操勞,考慮著弘揚道化,但刑罰和政令沒有能夠平允適中,風俗仍多衰敗;戰車多次駕駛,卻沒有開辟疆土的功績;努力地引用賢士,但是民間還留有許多人才。難道是任用了沒有才能的人,還是我不明察造成的?就請諸位大臣把話全部說出來,不要有所忌諱。”
祠部郎中史暠回答說:“自古帝王,用兵以保全軍隊為上策,打敗敵國其次,拯救水深火熱中的百姓,征討東方時西方的百姓有怨憤。現在不把安定百姓是視為首務,僅致力於遷徙人戶,百姓願意在本土安居,不願輕易遷移,所以才會有背離反叛之舉,這便是我們斬將取城,土地卻沒有擴展的原因。現在選拔人才,把騎馬射箭放在首位,把才藝文章列為無用的條目,這不是招來遠方還沒歸化的人們的不朽的好辦法。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足。”微臣以為,應該建立學校,發展教育,挑選德高博學者來訓教帝王和公卿貴族的子弟。”
禿發利鹿孤認為這話說得好,便任命田玄衝、趙誕為博士祭酒,用以教育帝王公卿的子弟。
眼下禿發利鹿孤雖然僭位,但還向後秦稱臣。楊桓的哥哥楊經輔佐姚興的父親姚萇,早死。姚興聽說楊桓德行聲望都很好,就征召他。禿發利鹿孤在城東給楊桓餞行,對楊桓說:
“本來期望和你共成大業,但事情和我原來的考慮有所相違。鯤若不是待在溟海裏,就無法轉動身軀;鳳凰要是沒有高大的梧桐,就無法展開翅膀。你有匡輔時世的才能,像夜光珠那樣寶貴,就該在高聳的樓閣裏出仕,顯示出連城一樣的價值,區區河西,不足以舒展你的才力。好好努力而日新月異,用以成就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