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卑微的生命(1 / 2)

懦弱是什麼呢?是羊的綿軟,是鼠的驚怯,是鼬的疑懼,是忍氣吞聲,是苟且偷安,是臨陣脫逃,是浩瀚的詞彙裏,所有最沒出息的詞的結合體。

懦弱的人,身體活著,精神早已遁於塵外。

三千裏江山,不畏風狂,不懼雨驟,不怕潮湧,不驚栗於一切寒霜雷電,是的,全無畏懼。僅是因為,這江山的內裏,是血性,是剛強,是堅硬的骨,是不屈的魂。

這個塵世,所有的尊崇和仰望,所有的風流和威武,所有的敬重和屈從,所有的話語權和決斷權,甚至是所有的阿諛和諂媚,隻會指向一個方向:強者。這是不公平之巔的最大的公平,這也是橫掃一切的法則。也就是說,這天下,永遠是強者的天下。懦夫也可以說話,但隻能說給風聽,其實風也不聽,一路長亭更短亭,隻是為了把這些話丟得很遠很遠。

人微言輕,無奈,隻好卑作風語。你隻是存在,卻從來無足輕重。這是一個懦弱的人,用懦弱為自己在這個世界買下的永恒的位置。對於你,對於我,對於他而言,生命的價值是什麼?首先,生命是脆弱的,值得我們好好珍惜。在一次招聘麵試時,一位二十歲出頭的女孩呈上一篇自己的心得文章。細細看罷,為她所講述的事實感到震撼。她記述了在醫院當實習生時真實的一幕:在她照看的病房裏有一個花季少女在兩個小時前還有說有笑,是那麼的活潑和富有生機,可是就在兩個小時後卻在醫生的搶救中一分一秒地在生與死的法門前徘徊、掙紮,最後還是喋香消去。她說那一瞬間她恐懼了、嚇呆了,想象中那麼堅強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就象煙頭上的煙灰一樣經不起輕輕的一吹一震。在這裏,我希望大家珍惜生命。生命需要堅強生命需要堅強,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泥石流……那麼多的人渴望生命,那麼多人堅強,有些人卻因為一些不值一提的事情而自殺,因為失戀,因為成績不好,因為自閉,甚至因為賭氣,但這些小事都可以成為自殺的理由嗎?那對於他們而言,生命的價值就隻是這樣麼?那那些在病床上掙紮著,天天都在生死的界限上徘徊著的人,那些在地震中堅強著天天等待救援的人又算什麼?看過一個紀錄片,在汶川地震中一個女孩失去整個下肢,隻剩下半個屁股。她依舊快樂的畫鋼筆畫,寫小說,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每個人,她是真正的生命的強者。生命需要堅強!是的,生命於人隻有一次,生命該何時何地何因終結,誰也無法預料。但偉人在身後留下一座豐碑,哲學家在身後留下博大深遂的思想,詩人在身後留下懾人心魄的情感,畫家在身後留下瑰麗珍貴的遺產……我們是芸芸眾生裏的一員,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就應該讓自己生命裏的一切思想、情懷、品格盛開成三月如詩如畫的原野,在寂寥的人生路途上,用生命去唱一支熱烈而充實的歌。這樣,才算得上是善待生命,不負年華。一顆有生命的種子,或者說有了生命的種子展現的樣子遠遠超過了它本身的價值。若把一顆再美麗,再有魅力的種子放在手中,它就是一顆普普通通的種子,誰都無法看出它將來會怎麼樣,是有生命的還是沒有生命的。一顆種子看似非常簡單,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一旦它長出枝葉來,慢慢開出花兒,它帶給人類就不是一顆種子的樣子或者一種力量。一顆種子可以長出一枝美麗的葉子,可以開出一朵朵鮮豔的花朵,可以結出一個個豐碩的果子,可以給為大自然添加一件錦衣,可以給人類一縷縷清香。種子的生命是寄托於大自然的。微風的吹拂,細雨的滋潤,陽光的普照,它們便有了活力。從深深的土壤裏的顆粒慢慢發出芽,從破土而出到長出枝幹,長出葉子,他們一路走來,經曆了風風雨雨,才有了新的成就,要開出鮮花,孕育出新的種子,沒有斷定何時才能走出盡頭。沒有生命的種子沒有享受大自然恩賜的一切榮譽。有生命的種子無人阻攔它享受陽光與雨露的權利。一粒生命力極強的種子在雨水充沛,陽光與溫度適宜的沃土裏生根發芽是符合規律的,而被肆無忌憚的狂風吹到陡峭的山崖,或者亂石林裏,他們依然在風雨的洗禮下發出細細的長芽,彎彎曲曲,白裏透黃,七扭八歪地露出頭,無論其它小草如何看待,怎麼嘲諷,怎麼狂妄,它們堅強地挺著腰板。也許有人會嘲笑那些曲曲折折的嫩苗子,可在現實生活中的人,幾許人能克服劈頭而來的所有困難。走寬敞無阻的道路,三歲的小孩子都會顫顫抖抖走幾步,在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上,能走到盡頭的人寥寥無幾。找一顆種子容易,找一顆有生命的種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沒有生命的種子是孤獨的,即使落在廣沃的田地,陽光與雨露費勁一切力氣挽救它,可它失去奮鬥的信心,拖著僵硬的身子,疲憊地躺在地上,保持著原有的樣子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少數種子耐不住風吹雨淋,慢慢腐朽,直至找不到一點蹤影,享受不到大自然的陽光與雨露。找到一顆有生命的種子,真心嗬護它的生命,為自己與他人長出一枝枝可愛的葉子,開出一朵朵鮮豔的花朵。熱鬧的人群中,我看著郵遞員慢慢地離我越來越近。我知道他的郵包裏很可能就裝著那封我期待的信。焦急和擔心了幾個月,我就快等到答案了,它就在我麵前。然而,我卻沒有感受到原以為會感受到的沮喪。事實很簡單:該寫的都已經寫在信裏了,我什麼也改變不了。當時我意識到,該做的我都做了。